醫療常識★止暈藥一吃2年甩不開頭暈 她竟是少見、非典型狹心症症狀

▲正值季節交替,天氣轉冷血管容易收縮,民眾若有胸悶等症狀,要提高警覺。(照/國泰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頭暈吃藥都沒效,當心背後有更大危機!一名70歲老太太,2年前開始出現頭暈症狀,看過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卻查不出有眩暈症或腦神經方面的問題,止暈藥一吃就是2年,但是症狀仍持續出現,最後轉診至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她右冠狀動脈狹窄,心肌下壁缺氧,確診為狹心症作怪。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張釗監表示,所幸婦人接受氣球擴張術,將狹窄血管內壁撐起,重建血流之後,這才不再頭暈,可以進廚房開心「站著」做點心,不再怕暈倒。

狹心症屬於冠狀動脈疾病,當冠狀動脈硬化、變窄或阻塞時,會造成心臟血流不順,根據統計,80%會出現胸悶痛症狀,10%會有腹痛症狀,僅少數約5%會出現頭暈,甚至無症狀。

張釗監表示,婦人可能是因為停經後缺少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加上本身體重過重,有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問題又未控制好,依舊飲食油膩,少運動,導致右冠狀動脈硬化、狹窄,出現少見非典型的頭暈症狀。所幸及時發現,對症治療,才避免發生暈倒撞地腦出血或心肌因得不到血液及氧氣的供應發生組織壞死,造成心肌梗塞猝死。

張釗監提醒,容易引發狹心症的危險族群包括:40歲以上男性、60歲以上女性、停經後女性、三高患者、缺乏運動、體重過重、壓力大、有冠狀動脈家族史者及長期抽菸者,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避免突然激烈運動、爬坡或上樓梯時提重物、天冷或季節變化外出及情緒起伏大,以免引發狹心症。

民眾一旦出現頭暈症狀,在排除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方面問題後,醫師強調,應考慮至心臟科檢查是否罹患狹心症、心肌梗塞等冠狀動脈疾病,及早就醫確診,以免延誤就醫嚴重恐猝死。

照片來源:國泰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打破胃癌「高復發率」魔咒 手術後吃好、吃滿化療能降一半復發風險

【有影】名醫談癌》扭轉「副作用大」過時觀念 胃癌積極化療生活品質反而好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太陽這麼烈,溫度這麼高,出門活動防曬一沒做好,難免會曬傷,之前有跟大家介紹過太陽中的UVA、UVB會造成曬傷,但曬傷後除了皮膚紅腫外,還會有哪些症狀呢?     曬傷通常不會立即出現症狀,約在曝曬後4小時出現,3~5天內漸漸恢復。 輕微的症狀有皮膚紅腫熱痛、曬黑脫皮、出現水泡。 ...

閱讀詳情 »

俗話說得好,“病來如山倒”。實際上,任何疾病的發生髮展都有一個過程,在突發前都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只不過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罷了。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我們應該對人體發出的不良信號,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釀成大禍。 一、起床後的四個信號人的一天在不同階段身體的不良感受,就是在...

閱讀詳情 »

  人生的無常,往往令人難以接受,今天Mary要跟大家說一個年輕人抗癌的故事,原本即將進入社會,終於可以媽媽分擔家計的他,卻突然傳來罹癌的噩耗,到底他該怎麼走下去呢?   圖文創作:健談 - 抗癌鬥士 奮鬥集 故事來源:懸崖邊的幸福-10位抗癌鬥士的愛與勇氣 台灣癌症基金會 &n...

閱讀詳情 »

在20%~6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可於發病之初出現先兆症狀,但其中50%左右出現先兆症狀時未能及時就醫,或就醫時未被及時收入院。心肌梗塞先兆症狀多在發病前1週,少數病人甚至提前數週出現。心肌梗塞病人約70%有先兆症狀,主要表現為: 1、突然明顯加重的心絞痛發作;2、心絞痛性質較以往發生改變或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