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正確洗手五步驟 確實擦乾遠離病菌

(健康醫療網/周蘭君報導)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空氣中充滿許多細菌、病毒,如果雙手沒有做好清潔工作,很容易將藏匿其中的病菌送入口中,感染疾病的機率就變得相當高。因此,有正確觀念及確實進行手部清潔動作是非常重要的,以夏季常見的腸病毒為例,如果沒有正確洗手,很容易被傳染,再傳染給他人。

尤其是兒童常常因為忘記洗手就去觸摸口鼻或是飲食,導致病從口入,所以如果在從事下列動作前,就應該先提醒兒童需要洗手:

1.接觸眼睛、鼻子和嘴巴前

2.處理食物前

3.吃東西前

4.上完廁所

5.外出到家後

6.看病前後

7.擤鼻涕或咳嗽後

8.接觸動物後

永久醫學營養顧問謝明哲教授表示,根據國民健康局網站教導的正確洗手步驟如下:

濕:以乾淨的水將手淋濕,用肥皂塗抹在手上。

搓: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指尖及手腕等都要洗到,揉搓時切勿沖水,至少搓洗20秒,以達消除手上微生物的效果。

沖:用清水將手徹底沖洗乾淨。

捧:用雙手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擦:取用紙巾擦乾雙手,並以紙巾包住水龍頭旋緊,避免再度感染。

謝明哲教授進一步解釋,洗手時要注意搓手方式,最少要達20秒,兩手掌心互相磨擦,兩手自手背至手指揉搓。手指尖作拉手姿勢,以磨擦手指尖,將指尖清潔乾淨。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大拇指與小指側緣要注意是否清潔乾淨。指尖、指甲縫易藏有許多細菌,建議指甲最好剪短,以方便清潔。清潔手部時,最好先將首飾都移除,以避免藏汙納垢,無法完全洗淨。在沖洗過程中,雙手最好維持向下的姿勢,以避免水逆流,再度將細菌帶入手中。一般來說,以38~42℃的流動溫水進行正確洗手步驟,可殺死環境中大部分的傳染源及細菌,還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此外,由於細菌和病毒在乾燥的環境下較難生存,所以洗手後最好用擦手紙將雙手擦乾,保持在乾燥狀態,才能真正達到殺菌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88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綜合報導】台灣防疫有成,與疫共存的「新常態」正進行中,但因防疫而受限的生活與飲食模式,恐加劇國人肌少症風險!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肌肉量減少,免疫力也會隨之下滑,無形間提高染疫風險,因此增肌增免疫力,可說是新常態生活的健康重點。」 為了調查疫情下國人肌少症風險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新手爸媽在逗玩新生兒時,發現自己的小孩頭好像一直往某一側偏,甚至小臉蛋好像兩邊不對稱,如有任何疑慮,建議家長應請醫師進一步評估孩童是否患有「先天肌肉性斜頸」。兒童復健科時常有孩童家長因為孩童的頭總是歪向一邊而來到門診求助。小兒斜頸的原因有很多種,如胸鎖乳突肌纖維化所造成的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北報導】癌症患者的口腔照護容易被忽略,尤其在化學與放射治療過程中,大部分患者因為口腔黏膜受傷,出現口乾、吞嚥困難、疼痛、口腔黏膜炎等問題,此時一旦疏忽照護,不僅原本已受損的口腔黏膜更難癒合,甚至會延宕治療引發感染而危及生命。 為了提升國人對癌症患者口腔併發症的認識,並進一步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每天早上醒來喉嚨乾乾的,你真的是感冒了嗎?時序進入秋冬,東北季風發威,早晚涼意明顯,呼吸道也開始狀況百出。不少人早晨醒來覺得喉嚨乾乾的,以為是喉嚨不適或不小心著涼感冒,但其實,有可能是鼻過敏惹禍!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感冒與鼻過敏初期常不易分辨清楚,感冒是病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