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正確用藥解痠痛 外用藥品知多少?

正確用藥解痠痛 外用藥品知多少?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代人生活緊繃,長時間久坐或久站、當低頭族或運動過度,常覺身體痠痛。除了口服止痛藥外,大多數民眾習慣使用止痛的乳膏、噴劑或貼布快速緩解不適感。財團法人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使用外用藥品看似低風險,但怎麼正確使用保健康,卻是個大學問。

患部酌量使用 降低用藥風險

市售的外用緩解痠痛藥品琳琅滿目,一般常見劑型有乳膏、貼布、凝膠及噴劑等,最常用的成分為非類固醇消炎類(NSAIDs),如diclofenac或indomethacin等,與水楊酸類如methyl salicylate或salicylate。這些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功效,能暫時減緩局部發炎、輕微肌肉及關節疼痛等症狀。雖然局部使用經皮膚吸收的量有限,較不易造成全身性不良反應,但不能任意大範圍塗抹、噴灑或貼滿全身。藥師林錦良提醒民眾,身體若有痠痛,可局部使用貼布或藥膏來舒緩疼痛。大面積、長時間使用,或多管齊下導致用藥過量,可能發生不良反應。

含有NSAIDs類藥品成分的外用藥,可能會引起皮膚紅腫、發癢、刺痛、乾燥、起疹或起水泡等;且根據文獻指出,若長期或大面積使用,亦可能增加發生全身性不良反應的風險,如腸胃不適、噁心、氣喘、耳鳴、發燒、喉嚨腫痛和胃出血等。而含有salicylate成分的外用藥,使用後也可能會產生皮膚紅腫、灼傷等症狀;過量使用容易引起水楊酸中毒症狀,例如嘔吐、耳鳴、劇烈或持續頭痛、呼吸困難和心跳加速;國外曾發生過因自行使用大量含水楊酸類成分的外用藥,而中毒的案例。

因此,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用藥緩解痠痛時,要聽從醫囑或依照仿單、說明書指示使用;超過6小時要留意皮膚是否有紅腫或癢,並記得要避開眼睛、黏膜、傷口或皮膚損傷之患處,避免感染傷口。

合併用藥勿輕忽 留意成分與劑量

有時因為不同位置的疼痛,可能會併用到含同類成分的藥,增加不良反應出現的機率,如有些女性使用含diclofenac或indomethacin成分的外用藥,以舒緩關節疼痛、肌肉疲勞等;若此時又因經痛,口服含有ibuprofen成分的止痛藥,上述三種藥品成分皆屬於NSAIDs類藥物,同時以內服加外用的方式,可能導致用藥過量,發生不良反應機率極可能增加。

藥害救濟基金會再次提醒,對於曾有出血病史、對NSAIDs藥物過敏、目前正在使用口服和外用止痛藥的民眾,就醫時應告知醫師及藥師;如醫生同時處方口服與外用止痛藥品,要依醫囑使用,切勿自行增加使用量或延長使用時間。當用藥期間出現皮膚紅疹、嘴唇腫、發燒、喉嚨痛、眼睛不適及口腔潰爛等,為藥物過敏反應之前趨症狀,應停止用藥,盡速接受醫師診治。

【延伸閱讀】壞膽固醇頻頻塞血管 用藥降脂續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7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酸性體質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身體的影響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酸性不很強時反應出來的是亞健康狀態,進一步酸化,就會出現各種疾病。這幾乎是所有內源性慢性疾病的患病原因。比如,癌症病人的體液都是酸性的,病情越重,酸性越強。由於癌細胞只能在酸性體液和缺氧的條件下,才會瘋狂的生長,形成腫瘤。糖尿...

閱讀詳情 »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髮產品,不論是何種洗髮水或洗頭膏要想去污,勢必含有鹼性成分,對頭髮或多或少都會有損害。讓我們洗頭不僅僅是為了清潔,更重要的是為了維持頭髮的健康。那麼,幾天洗一次頭髮最合適最健康呢? 首先測試一下你的頭髮是否健康吧! 光澤度測試 操作方法:中分清潔後的頭髮,梳平梳順。在正對面放一面鏡...

閱讀詳情 »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脾胃為人體後天之本,胃所受納的水谷精微,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只有升清降濁,方能氣化正常,健康長壽快樂。揉腹不但可防病,而且對許多慢性病如糖尿病、腎炎、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等,都有輔助治療作用,所以揉腹是自我...

閱讀詳情 »

感冒時所伴隨的症狀以鼻塞、流鼻水、喉嚨痛等最為常見,而所有症狀中相信「喉嚨痛」所造成的不適對普遍民眾而言應該相當惱人。除了喉嚨會自發性的疼痛外,有時甚至吞個口水或說話、飲食都會伴隨著痛楚,不過當遇到「喉嚨痛」時一般大眾都會如何處理呢? 根據Pollster波仕特線上市調網針對「倘若出現喉嚨痛的症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