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古代帝王病怎麼治? 一次搞懂痛風用藥

  痛風是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組織所造成的各種症狀,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痛風性腎病變和尿路結石,好發在足趾的關節,發作時關節局部會紅腫、發熱、疼痛反覆發作,也易導致腫脹強直變形。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藥劑部藥師王美文指出,尿酸是普林(Purine)等遺傳物質(如DNA等)中的1種含氮物質,可由身體自己合成,以及身體組織分解(如受傷或減肥)所產生,或從高普林的食物所獲得。普林一般會經過肝臟新陳代謝後形成尿酸,最後由腎臟排出體外。

  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不一定會發生痛風,痛風的主要原因為腎臟排泄尿酸不足,加上吃過多「高普林」的食物,像動物內臟(如雞肝、雞腸、鴨肝、豬肝、豬小腸、牛肝等)、帶殼貝類(如蝦、牡蠣、蛤蜊、干貝等)、肉類熬煮的湯頭等,而造成尿酸合成過多。

  高尿酸的定義為每100cc血中,男性尿酸在7毫克以上(7 mg/dl),女性6毫克以上,尿酸越高,發生痛風的機會也就越高。在痛風的藥物治療方面,又可分急性發作期用藥與長期控制用藥,急性發作期用藥主要為消炎止痛,長期控制用藥則是降低體內尿酸。

一)急性期用藥

  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類固醇藥品、秋水仙素3大類為主。

  1.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最好於飯後服用;如果覺得胃腸不適,可與胃藥一起服用,應配合足量的水,服用後若有呼吸困難、起疹子、臉或眼睛腫脹等情形,要立即停藥並告知醫師。若有胃部不適、大便顏色變黑、尿液變少、體重上升或水腫,應告知醫師。

  2. 類固醇的藥品:與食物或胃藥併服以減少腸胃不適,如果有感染的徵兆(如發燒、喉嚨痛等)請速與醫師聯絡。

  3. 秋水仙素:秋水仙素對尿酸的新陳代謝沒有影響,它之所以能夠減輕痛風的發作,是因為可抑制白血球吞噬尿酸的結晶體,而白血球的吞噬作用是引起關節炎的主要原因,若有手腳麻木、肌肉疼痛、胃痛、發燒等症狀,應告知醫師,服藥期間應避免飲酒,以免造成腸胃道不舒服,並增加血中尿酸的濃度,降低秋水仙素的效果。

(二)長期控制用藥

  長期治療以預防尿酸鈉鹽沉積造成關節破壞及腎臟損害,目的為降低血中尿酸值,沒有止痛效果。藥品作用機轉可以分成「抑制尿酸形成」及「增加尿酸排泄」2大類。

  1. 抑制尿酸形成:常見藥品為Allopurinol、febuxostat,飯後配合大量的水一起服用。如出現皮膚有紅疹、排尿疼痛、血尿、眼睛刺激、嘴唇紅腫等情形,應立即停藥,並通知醫生。

  2. 增加尿酸排泄:常見藥品為Benzbromarone、Sulfinpyrazone,若有消化道潰瘍、肝腎方面問題、懷孕或餵哺母乳時,請事先告知醫師。萬一服藥後出現食慾不振、全身倦怠、黃疸,也要告知醫師。

  痛風在古代被稱為帝王病,現今已成了應酬族、酒客、肥胖者常見的健康問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如有痛風症狀,應儘速就醫治療,由醫師開立適合的處方,並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同時要多喝水、飲食控制,並少吃高普林食物,才能遠離痛風的侵擾。

相關推薦

部立桃園醫院今天啟動「清零計畫」,預計2088人分成6個採檢點進行核酸採檢。不料,昨天傳出一名曾在部桃住院患者死於肺炎。桃園市長鄭文燦今天表示,此個案採檢是「陰性」、法醫採檢結果也是陰性。部桃群聚爆發19人確診、1人死亡。一名68歲老翁過去有糖尿病史,去年12月服用躁鬱症藥物引發鋰鹽中毒,進入部桃醫...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部立桃園醫院感染事件累計19人確診,含1人死亡。疫情指揮中心今起針對全院進行「清零計畫」,對醫護、外包人員做PCR核酸檢測與血清抗體雙採檢,其中共有2088人需要做PCR核酸檢測。今一早9時,部桃早已出現長排人龍不見盡頭,共有700人將進行檢測,為5梯次中的...

閱讀詳情 »

「療傷天后」坣娜將於4月17日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首場大型售票演唱會「愛是自由FREE TO LOVE」。一向重視身心靈合諧的她,上《聚焦2.0》透露即使演唱會在即也不會焦慮,仍保持往常狀態,再加強需要努力的地方:「不希望因為有一件事情要做,而去打斷原本的習性,就是該做的會再加強。」維持一貫不疾不徐...

閱讀詳情 »

俄羅斯早在去年8月搶先全球批准疫苗、史普尼克V,9月就上路施打,引發國際關注,而如今這款疫苗的第3期臨床試驗報告也出爐,當局表示,疫苗有效率達91.6%。甚至預防中度到重度的有效率,還達到100%。而包括匈牙利與墨西哥等國,也已採購或準備批准這款疫苗。(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蒲亭政敵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