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腸病毒蔓延 落實洗手五步驟

預防腸病毒蔓延 落實洗手五步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近期腸病毒輕症疫情雖仍在低點,但上月底就診人次高於近3年(2016至2018年)。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尤其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只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因此疾管署特別呼籲民眾,應留意個人衛生與健康情形,有症狀者應避免接觸嬰幼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

腸病毒門急診 篩檢克沙奇A型多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分別感染腸病毒71型共2例、腸病毒D68型及克沙奇A10型各1例。近四週社區檢出腸病毒的型別,以克沙奇A型為多,腸病毒71型、腸病毒D68型只在社區零星檢出,以輕症及散發病例為主。

飛沫傳染要小心 接觸傳染性高

疾管署表示,腸病毒主要經由腸胃道或呼吸道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腸病毒在發病前幾天,喉嚨與糞便就有病毒存在,此時就有傳染力,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高。

此外,即使痊癒後,腸病毒仍會隨著糞便排出達8至12週之久,因此民眾痊癒後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避免感染腸病毒 衛生習慣要注意

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發展尚未健全,感染腸病毒後,易併發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肢體麻痺等重症,提醒民眾外出返家時,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如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差、手腳無力或麻痺、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全身肌肉突然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都是大人「隨便洗手」惹禍? 3歲娃狂拉肚子脫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7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冰、熱敷時機  1. 急性受傷要用冰敷、減少淤血腫痛,一般比較輕微的受傷只要冰敷一天,但對於比較嚴重的受傷則可能要兩三天才夠,直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2. 接著進入亞急性期,如果有厲害的腫脹可以用冷熱交替敷來加速消腫,在剛進入亞急性期時,可以冷開始,溫度約攝氏10-16...

閱讀詳情 »

鍛練肌肉時,人們大多數會使用槓鈴或者啞鈴。 殊不知還有一種“鈴家族”的健身器材可以利用,那便是壺鈴。 壺鈴因其掌握的重心在手掌外,所以在人們使用它時, 需要調動更多地肌肉群和加大運動幅 ​​度來配合訓練,有利於發展爆發力和發展訓練較少的肌肉群。 不過,這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更高哦...

閱讀詳情 »

  很多朋友在運動中會受到不同的運動損傷, 這種情況下冷敷的效果最為明顯。  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 在受傷後4-6小時內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粘度增加,減少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你記下了嗎?...

閱讀詳情 »

瑜珈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 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愈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下圖中的這些動作,你會哪些呢?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