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武漢肺炎確診數持續攀升 是否社區感染專家提出見解

武漢肺炎確診數持續攀升 是否社區感染專家提出見解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2月19日晚間再傳1名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案例,至今確診病例已達24例,1人死亡。新增病例為北部1名60多歲退休女性,2年沒有出國史,平常最大嗜好就是在社區唱卡拉OK,目前正在釐清感染源,是否為社區感染,仍有待釐清。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晚公布,第24例為北部60多歲退休女性,常去運動公園運動、唱卡拉OK等,作息單純。1月22日發燒、咳嗽,1月22日至29日期間4度至診所就醫,因症狀加劇且呼吸急促,1月29日晚間赴醫院急診,診斷為肺炎,隔天收治住院。

 

從2月12日起擴大回溯採檢1月31日至今,流感併發重症且檢驗為陰性的檢體共113件,也因此找到16日晚間公布的確診個案第19例。

 

該個案於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收治醫院2月17日看到指揮中心針對1月31日至2月12日流感併發重症且檢驗為陰性的檢體共113名患者回溯篩檢,而找出第19例確診個案的事件有所警覺,因此立即通報採檢並收治負壓隔離病房,並在昨晚發現無出國史的第24例。個案發燒後29天才確診,是台灣目前24個個案中,除了死亡的白牌車司機以外,最重症的患者。指揮中心掌握其密切接觸者360人,感染源待釐清,並將持續調查其接觸者與活動史。

 

國內陸續出現疑似社區感染確定個案,這讓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日前所推估統計數據的可信度提高。陳秀熙估計,武漢封城前武漢來台7,515人,若發燒篩檢排除78%,剩下22%不發燒,屬於潛在感染者111人,預估可能感染人數505人,外推至亞洲1至3級疫區來台旅遊(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間),如果只用發燒篩檢,潛伏感染者可能達7千名。

 

陳秀熙表示,推估基礎在於根據亞洲各國疫情、流病數據和出入境資料,武漢來台潛在感染感染111人,2月5日封城至今風險已過,且台灣隔離成功,認為威脅度不高。

 

在中國疫情方面,陳秀熙指出,各省陸續封城,確診病例下降中,唯一武漢湖北的疫情指數,即病例再生數的R0值(編按:指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人,會把疾病傳染給多少人的平均數)仍居高不下。對付新興傳染病,最重要是境外決戰,如果沒有封城措施,流行至世界的速度會更快。

 

雖然中國大陸疫情暫時控制,但封城前許多大陸民眾跑至亞洲各國,開始發揮效應,包含日本、新加坡、南韓等都爆發社區流行,讓疫情從中國開始轉移至亞洲。他指出,當病例出現時間越來越短,代表社區傳播風險越高,尤其許多日本個案分無法交代感染源,這意味著社區感染風險變高。

 

至於日本郵輪疫情,陳秀熙坦言,這是流病專家最害怕的情況,該豪華郵輪已爆發社區大流行,推估1人可傳5人(病例再生數5.02),。根據日本官方統計,2月19日鑽石公主號又新增79例確診個案,累計已達621人染病。

 

由於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各國出現社區流行,專家呼籲入境除發燒篩檢外,針對咳嗽等其他症狀篩檢,提高檢疫警戒,可以減少潛在感染者,且後續做好居家隔離,染病者及時就醫治療,同時要對台灣防疫有信心。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如果說醫療人員是『聞聲救苦』,那麼在接觸了解澎湖的醫療環境後,就更激起了我『聞聲救更遠、聞聲救更苦』的決心。」第29屆醫療奉獻獎於26日舉行頒獎典禮,獲得殊榮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不但以脊椎神經及臂神經重建醫術「杜氏刀法」享譽國際,更每月至澎湖義診,並將帶領義大醫療團隊深入蘭嶼,還預計幫助南迴醫院...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2歲的浩浩幾天前開始出現咳嗽與流鼻水等感冒症狀,家人發現他早上聲音變得沙啞,傍晚開始呼吸淺快且看起來很不舒服,加上吸氣時有怪聲,就醫檢查發現吸氣伴隨喘鳴聲(stridor),且咳嗽聲很深、低沉,如同小狗叫;X光檢查顯示聲門下氣道狹窄,診斷為病毒性哮吼。經過腎上腺素蒸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屏東報導】「醫生,我割檳榔這麼多年了,居然會割下1串還沒熟的檳榔!」這是屏東1位老農民看診時主述因視線不清割錯檳榔的情形。眼科醫師表示,若白內障的症狀已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才能重拾清晰視力,老年人也可避免因視線不清而引發跌倒受傷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許多人以為喝酒、感染肝炎才會引發肝病、肝硬化,但研究發現,國內非酒精性脂肪肝者盛行率竟已高達3成3,雖沒飲酒,卻因「過重、肥胖」等代謝問題,造成脂肪堆積在肝臟,嚴重威脅健康。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舉辦年會,邀請7位國內專家學者研討分享「脂肪肝與肥胖研究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