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歲末春節美食當前 定時定量健康不傷胃

  最近節慶、尾牙聚餐多,享受大餐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的腸胃狀況。1位剛升上業務經理的陳先生,因工作壓力大、3餐不定時,加上最近應酬頻繁,出現咳嗽、喉嚨卡卡的感覺,至耳鼻喉科門診檢查結果正常,轉至臺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經龔子翔醫師檢查,發現是中度胃食道逆流,食道與胃之間的括約肌鬆弛,胃酸已侵蝕下食道和賁門,造成發炎潰瘍,經服藥、改善飲食習慣後已痊癒。

  龔子翔表示,胃與食道中間有個括約肌叫「賁門」,當胃在蠕動時可以防止胃裡的東西流回食道,避免胃酸傷害食道內壁,但當生活步調緊張、壓力大、暴飲暴食或孕婦腹壓大,都可能導致賁門鬆弛,如果加上高油脂、高糖分、菸、酒、易脹氣食物、咖啡和茶等刺激性飲食,以及睡前吃宵夜,促進胃酸分泌增加,也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門診統計,每年農曆春節前後是胃食道逆流的好發期,患者大多體型偏肥胖,BMI值較高。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分典型和非典型,時常在飯後發作,尤其躺下時症狀更明顯。龔子翔說明,典型症狀是胃酸流進食道甚至口腔,胸口會有灼熱感,就是所謂的「火燒心」;非典型症狀則包括胸悶、慢性咳嗽、喉嚨異物感或口腔有臭酸味,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非典型的患者都是看過耳鼻喉科、胸腔內科或心臟內科,最後到胃腸科檢查才發現是胃食道逆流。

  患者若無盡早就醫,除了胃酸反覆刺激食道黏膜,增加食道癌的發生機率,還可能造成食道蠕動功能變差,吞嚥時感覺食物卡在胸口或喉嚨。診斷時會安排胃鏡檢查,觀察賁門和下食道的結構是否因胃酸而造成發炎或潰瘍,確診為胃食道逆流的患者,醫師會開立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pump inhibitor,PPI)減少胃酸分泌,並叮囑患者改善飲食習慣,若賁門已嚴重鬆弛,則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年終尾牙、農曆春節美食當前,龔子翔提醒,用餐盡量定食定量,避免暴飲暴食,少碰高油脂、高糖分、碳酸飲料、易脹氣的食物(如:奶、蛋、豆類)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睡前2小時勿進食。若有疑似胃食道逆流的症狀,不宜隨意自行買藥服用,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以免延誤病情。

相關推薦

▲維持雙腳乾爽、注意鞋襪殺菌是預防香港腳發生之道。(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港腳癢起來常要人命,但有些偏方真的不要亂試!網路流傳「塗抹優碘可以治療香港腳」一說法,食藥署就在食藥署闢謠專區特別提醒民眾,優碘具傷口刺激性,若未經醫師指示自行使用優碘塗抹香港腳患處...

閱讀詳情 »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女人最怕胸部下垂、縮水!尤其35歲後、生孩哺乳後,胸部很容易變形,無法像以前一樣集中挺立、有彈性。想要保養好胸型、維持好身材,可以靠自己平日的調養,又不傷身、傷財、傷力氣…… 我待會分享怎麼利用氣功運動養生的「挺胸法」,讓你的乳房不變形、不鬆垮;如果你還很年輕,用這個方法調養胸型...

閱讀詳情 »

▲夏天一到,多汗及異味問題常困擾人。(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炎炎夏日,又到多汗及氣味困擾人的季節,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賴豐傑表示,一般多汗症病人容易因緊張,或輕微運動便大量出汗,尤其是在腋下,出汗量是正常人的5倍之多,且多汗的情況若經細菌感染,還會發出難聞...

閱讀詳情 »

▲台大發表一系列塑化劑暴露與心血管健康研究成果。(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塑化劑的生殖毒性可能影響成人和孩子,已引發國際間一波管制,但負面影響不只如此!台大醫院今(24)日公布一系列研究成果指出,塑化劑也與動脈硬化的早期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研究發現台灣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