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母愛守護零時差 跨海捐腎治療成功

母愛守護零時差 跨海捐腎治療成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來自越南的38歲新住民胡姓女患者,在2016年的三月被診斷出腎絲球腎炎造成腎衰竭,腎功能逐漸喪失。最後在65歲的媽媽堅持下,搭機從越南飛抵台灣救女,經由童綜合醫院腎臟移植評估後確定符合移植的資格,進而安排手術,手術成功順利,胡女也終於脫離洗腎輪迴的日子,可以恢復正常生活。

接受腎臟移植後 身體漸好並恢復正常工作

童綜合醫院有感於母女情深,並慶祝胡女脫離洗腎困境,舉辦「母愛守護零時差  跨海捐腎救女」重生記者會,一同見證兩個母親的堅毅精神。胡女在活動中表示,因為自己與媽媽都是比較內斂的個性,以往不會特別的互相表達心意,很謝謝童綜合醫院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她有機會能向媽媽親口說出謝謝與愛。

童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曾天佑醫師表示,胡女原本接受手術前,因為腎衰竭的關係,腎臟過濾廢物的功能有嚴重的障礙,所幸獲得媽媽捐贈腎臟後,已脫離洗腎的日子,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在家靜養等待腎臟修復並定時服用藥物治療,可望在手術後3個月就能正常外出工作。

腹腔鏡摘取捐腎 移植前評估很重要

童綜合醫院泌尿科微創內視鏡翁瑋駿主任指出,這次採用腹腔鏡手術來為媽媽摘取左腎,手術傷口小,術後疼痛低,出血量少,復原快,對65歲的媽媽來說更安全。原本越南家人都擔心媽媽年齡較高,不適合進行腎臟移植手術,所以其他兄弟都曾表達捐贈腎臟的意願;但經過配對檢查及各項評估,胡媽媽都通過,年齡並不會成為器官捐贈的阻礙。

胡媽媽本身腎功能正常,且無糖尿病、高血壓或罹癌病史,確認可進行腎臟捐贈,因媽媽考量家中其他兒子都還年輕,且背負著各個家庭的經濟支柱,最後媽媽堅持要由自己來捐腎救女。

器官移植是末期腎臟病的救星

成功摘取腎臟後,由童綜合醫院移植外科黃鐘銘主任植入胡女右下腹,並將植體腎臟的動脈及靜脈吻合體內的血管,再把輸尿管連接至膀胱,受贈者原先的兩顆則完整保留。

黃鐘銘主任表示,器官移植是目前末期腎臟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但等到大愛器官移植的機會不高,主因是腎臟移植的來源不足,目前台灣器官捐贈制度為開放配偶及五親等內親屬配對移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2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般人想擁有一口好牙都不太容易,更何況是肢體不便或特殊需求者!為鼓勵身心障礙者潔牙,花蓮慈濟醫院與美崙啟能中心、安德啟智中心舉辦院際交流潔牙比賽,四十多位院生展現多年來潔牙衛教成果,現場更是歡笑聲與掌聲不斷。 潔牙比賽分成「自行潔牙組」、「同心協力互刷組」、「師生潔牙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人類的死亡從大腸開始!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直腸癌佔國人癌症死因第三名,發生率更是連續5年蟬聯第一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腸漏症候群」也是現代人常見的腸道疾病,即是因宿便累積,身體有如慢性中毒,影響健康至鉅。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是遠離疾病的金科玉律,大腸若不健康,不僅大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愛唱歌的陳小姐在社區合唱團擔任女高音,今年初因為感冒,出現聲音沙啞、無法飆高音,讓她好難過;進一步到亞東醫院診治,才發現原來是聲帶長息肉!由於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該院則是以綠光雷射並以內視鏡夾除息肉來治療,陳小姐術後休養三天,嗓音即恢復正常。陳小姐在職場上常需要說話,由於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根據研究顯示,家長若屬於較胖體質,養出胖小孩的機率相對較高,且包括隔代教養的家庭,也可能容易出現胖小孩;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吳至行指出,兒童出現肥胖,主要是因家庭生活型態的習慣所導致,包括飲食、運動等,都是導致肥胖的關鍵。根據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發現,以國小肥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