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朋友圈每天都充斥著“曬步”。大家變得對走路健身非常熱情,這對健康是好事。但若是以為只要邁開步子走就可以了,就大錯特錯!你的走路速度影響著你的壽命!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有美國學者研究發現: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他們更發現:

普通人的走路速度是0.9米/秒
走路速度≤0.6米/秒的人,死亡率增加
走路速度≥1米/秒的人,壽命較長

 

  因此快走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快步走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快步走被稱為“人類最好的醫藥”。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有規律的快步走,對健康起到非常多的良性作用。

 

抵禦糖尿病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快走可以明顯減少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如果經常快走,可以顯著提高胰島素敏感性。

 

提高性功能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研究者對一群45——55歲之間的女性進行調查後發現,那些經常鍛煉(如快走)的女性,能從性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滿足感。

 

節省健身費用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根據美國心髒病協會的調研,在最近6個月裡,受調查的1000名志願者中有1/4削減了去健身房鍛煉的費用。事實上,每週快走150分鐘,就能起到減輕壓力和預防心髒病的效果,是最划算的鍛煉。

 

減少藥物服用量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根據美國一項國民健康調查,每週走路總里程最長的人服用藥物的可能性是最低的。

 

抵禦乳腺癌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臨床腫瘤學期刊》上一篇研究顯示,已患上乳腺癌的女性如果經常快走鍛煉,生存率要比不愛走的乳腺癌患者高45%。

 

減少中風風險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研究發現,經常快走的人比少走路的人患上中風的可能性低40%。

 

防老年癡呆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意大利學者召集了749名記憶力有障礙的病人,記錄他們的體育鍛煉情況。4年後發現,那些愛散步的人比不愛散步的人最終患上老年癡呆症的可能性低27%。

 

  快步走除了以上的好處以外,還可以強筋健骨、提高機體運動功效、健腦益智、預防骨質疏鬆,對於提高工作效率、防治便秘、增進胃腸蠕動、改善食慾、加速能量消耗、保持體形也有促進效果。此外,快步走還可以增強心肺功能、調節改善血脂,對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有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步行30分鐘,可增加熱量消耗30%,每天步行一公里,每月可減少約0.3公斤的脂肪。對於需要減肥和強身健體的人們非常有用。

 

快走也要講究正確的姿勢

 

每天走路步數越多越好?看完這篇才知道大錯特錯!

大原則

  速度:每分鐘120~140步。

 

  強度:呼吸和心跳加快,有點喘但仍可說話。

  

  時間:每次30分鐘以上、每週累計150分鐘以上,消脂甩肉的效果比較好。

 

  上半身狀態:

  眼睛自然平視正前方,上半身挺直,不要前傾或駝背,肩膀自然放鬆,收小腹。雙手輕輕握拳,手臂彎曲、配合步伐向後擺動。擺動手臂除了可以增加運動強度,也能有效地帶動整個身體的節奏。

 

  下半身狀態:

  盡可能跨大步伐(但也不用太刻意),感覺臀部的肌肉也被牽動到。踏出時腳跟先著地,再把重心移到腳掌處。

 

小貼士

 

  “腳是第二心臟”,常言道:“老化從腿開始”。因為運動全靠大腿、小腿的肌肉操作,一旦這些肌肉衰萎,人不僅無法維持正確姿勢,而且易有疲勞、膝痛、腰痛等現象。鍛煉雙腿肌肉是預防體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快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大的運動。

 

via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黃鐙輝在《神之鄉》中飾演「高功能自閉症」的木雕師,遺傳父親的好手藝,精湛的演技備受網友好評,紛紛留言演技爆棚,要拿獎了。根據《LIFE生活網》報導,黃鐙輝談到與星星兒(自閉症)相處的過程,內心世界,還有拍攝《神之鄉》的幕後拍攝花絮超爆笑。此外,居家防疫期間,黃鐙輝也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人以為土雞蛋比白雞蛋的營養更豐富,這是真的嗎?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涂蒂雅表示,土雞蛋或白雞蛋的營養價值差別不大,雞蛋顏色與雞隻品種及遺傳有關係,因此顏色不影響其營養價值。雞蛋是優良的蛋白質來源,對於蛋黃沒有限制,除非血膽固醇過高、腎臟病合併電解質異常才需要嚴格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境外移入14例,本土病例新增4例,分布在台北市與高雄市各2例,死亡個案增加2例,當中1例在6月8日解除隔離,因其他原因死亡;全台累計本土新冠個案14,464例,當中811例死亡。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4例本土病例,分別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小芯趁著暑假期間,想體驗打工生活,和同學一起應徵電子公司作業員的暑期工讀,沒想到整天站著工作,幾天下來腳底長出水泡,很想擠破它,又怕會感染,不知如何是好? 許多人都有過腳起水泡的經驗,成因眾多,有人因為久站,有些則是鞋子不合腳型,不過,大部分還是因為汗皰疹、香港腳、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