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機率降低一半!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三個鐵證證實...

「江醫師,我爸媽都有糖尿病,我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會比較高嗎?」

「江醫師,我家族中有幾個長輩患有肺癌,我需要特別安排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嗎?」

一直以來,許多人會用基因、家族史的角度來檢視與預測自身的健康表現,當罹病時也就順理成章推基因出來當作生病的罪魁禍首。不過,基因對健康的影響真有這麼大?

 

  •   鐵證:針對乳癌來說,基因引發只有四分之一;對總體癌症來說,基因占不到二%

二○一五年《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英國外科雜誌)刊登了一項研究.,研究對象為二千八百五十名乳癌患者,這些女性都是未滿四十一歲,有的有乳癌或卵巢癌家族史。研究發現,有家族史的女性因乳癌死亡的機率與沒有這種家族病史的女性相同。

首席研究員黛安娜埃克爾斯教授說:有沒有家族史對於治療後癌症復發率也沒有差異。另外,雜誌中也提及南安普頓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的進一步解說,那就是遺傳因素被認為貢獻了所有乳癌病例的四分之一,但它們對預後沒有任何影響。

試想,如果基因這麼關鍵,那麼合理推測帶有基因的患者其復發率或者死亡率,應該明顯比沒有基因的患者來得高才對。但實驗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乳癌還是癌症中受基因影響較嚴重的,但對總體癌症來說,基因所引發的占不到二%。

 

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

食物不僅可以扭轉基因的表現,食物也具有療效,表現不比藥物差,甚至比藥物更好(無副作用衍伸的相關問題)。這絕對不是我隨口胡謅,許多研究可以證實並支撐這項說法。

 

  •   鐵證一:高維生素D血中濃度可以改善六十%胰島素敏感度,藥物只有十三%

二○○二年肯‧思古瑞(Ken C Chui)等醫學博士即在《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中發表其研究.,研究顯示主要降血糖藥物Metformin只能改善胰島素敏感度十三%,而高的維生素D血中濃度可以改善六十%胰島素敏感度。由此可見,營養素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的效果比藥物還好。

 

  • 鐵證二: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機率大幅降低一半

二○○五年東京九萬人的研究,證實中年以上的人喝咖啡可以降低肝癌五十%(Inoue, 2005)。這是由東京國家癌病中心所進行的前瞻性世代研究,他們分別分析了過去十年間從不或幾乎不喝咖啡的人,與每天喝咖啡的人其罹患肝癌的比率。

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機率降低一半!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三個鐵證證實...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研究分析發現,每天喝咖啡者罹患肝癌的比率為每十萬人中有二百一十四‧六人;而幾乎不碰咖啡者罹患肝癌的比率為每十萬人中有五百四十七‧二人。研究結果發現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的機率大幅降低一半。

另外,研究也告訴我們每天喝一.二杯咖啡,就能有保護作用。倘若每天喝四杯咖啡,保護作用則可達到七十五%。後來二○一○年二月,台灣大學的研究也得到同樣的結果。

至於藥物效果,病毒性肝炎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使用八年約只可以降低肝硬化三十六%,肝癌五十%,遠不如四杯咖啡。

 

  • 鐵證三:每天吃一個蘋果,等於降血脂藥物救的生命數

二○一三年世界級權威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英國醫學期刊)發表一篇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研究人員表示,使用數學模型模擬,在英國若超過五十歲的人口中,有七十%每天吃一個蘋果,每年可以減少八千五百人死於心臟病:如果服用他汀類藥物(降血脂藥物),則可以挽救九千四百人的生命。

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機率降低一半!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三個鐵證證實...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因此,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說,每天吃一個蘋果應該是五十歲以上每個人的必修課。因為與他汀類藥物相比,蘋果每年可以挽救相似數量的生命,並且沒有引發白內障、糖尿病和肌肉疾病的副作用。

 

調整飲食等生活型態,才是治病的根本

以上研究都是食物、營養素具有預防、降低罹病率強而有力的證明。接著我分享一個來自身邊的案例。

我曾經有個得力助手,因為爸爸失智選擇暫時離開職場,回到家裡全心照顧這個行動力依舊自如,但腦袋瓜子退化中的老小孩。老小孩因為失智出現妄想,一天到晚懷疑有人要偷他的錢,甚至認為大家都想害他,因而對老伴暴力相向。

後來我讓助手老爸吃薑黃,每天半碗,一個月後失智情況改善,他不僅不再打罵人,沒有妄想,甚至恢復到可以溝通的狀態。

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機率降低一半!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三個鐵證證實...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實際上,在美國醫師們很重視生活型態對疾病的影響,認為不正確的生活型態在致病因子中占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三高等慢性病。當確診罹病後,醫師們會要求患者從生活型態調整起。

然而,在台灣這觀念與做法至今未臻成熟,我著實感到遺憾。關於「藥物才能治病,食物沒有療效」的說法,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再多想想。

 

天然植物是生物活性的寶庫

所謂生物活性物質,指的是進入體內後,對機體會產生各種效應的物質,它們種類繁多,有糖類、脂類、蛋白質多.類、甾醇類、生物鹼、.類..,我們常聽到多醣、膳食纖維、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礦物元素等都屬於生物活性物質。一般在天然植物中可發現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

*****************

是藥三分毒,腎臟科醫師最知道,慢性病長期吃藥會帶來多少副作用?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醫師擁有從內科到腎臟科的數十年臨床經驗,同時長期大量鑽研國內外醫學研究,他從多不勝數的醫學研究及臨床經驗中發現,藥物並非改善疾病的唯一選擇,而門診中也有不少患者不想長期與藥為伍,接受了非藥物治療而獲得良好改善。

12月27日下午2點金石堂信義店,江守山醫師演講「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分享科學實證、不吃藥的治療方式!

洽詢電話:(02)23925338分機16或網路報名

 

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機率降低一半!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三個鐵證證實...

※出自《生病一定要吃藥嗎?:逆轉慢性病,不藥而癒

每天飲用咖啡,罹患肝癌機率降低一半!誰說藥物才有療效,食物沒有,三個鐵證證實...

 

幸福綠光閱讀網;《新自然主義》粉絲團

相關推薦

台灣面對疫情嚴峻,究竟該以採購國外疫苗優先,還是同時培植國產疫苗研發?這幾天引發社會熱烈討論。台灣百合公義協會發表最新PO文,以"疫苗作戰─學習越南"為題,建議政府不妨參考越南的作法。百合公義會認為,政府應效法同樣爆發嚴重疫情的越南政府,加速國產疫苗進三期實驗,同時採購國外疫苗給國人施打。台灣百合公...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鍾如婷報導全球疫情持續升溫,各國拉起防禦線,只要入境都會進行隔離,這也對旅外人士有了相當的影響,也有不少外國人選擇暫留配合當地防疫政策。近日,有位韓國YouTuber小賢就分享她在台灣觀察到的防疫政策,最讓她感到意外的,居然是台灣對確診者違規的罰款,還驚訝地說:「真的很大很貴哦!」許多在外...

閱讀詳情 »

上個月華航諾富特群聚案中,一名機師(案1153)和空服員(案1154)確診,其中案1153曾在自主管理期間,到飛鏢酒吧及餐廳用餐,而案1154也曾去酒吧,兩人皆在自主管理期間違規出門。華航今天證實,經過內部人評會調查決議,兩人皆被處以記過及停飛處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上個月4日布華航機師(案11...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嚴峻、疫苗短缺,日本大方援贈台灣124萬劑AZ疫苗,今天下午順利抵達台灣。食藥管署今(4)日完成冷鏈查核與樣品抽取,預計11日傍晚完成檢驗,並核發封緘證明書。日本厚生勞動省捐贈我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neca)公司COVID-19疫苗,總計1,238,460劑、批號D006A,並在今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