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每年檢查大便還得大腸癌? 因為這樣還不夠

每年檢查大便還得大腸癌? 因為這樣還不夠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73歲的婆婆來到大腸直腸門診求助,覺得自己最近常常左下腹怪怪的,偶爾會有抽痛的感覺,尤其是要大便前最明顯,解完後就會覺得舒服一點,一開始覺得是便秘的問題,就去藥局買了一些通便藥,症狀改善舒服了許多,可是過了三個月,又出現類似的症狀,連吃藥也沒有改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黃凱傑醫師依據病人主訴及身體理學檢查後,建議做大腸鏡檢查,因婆婆對疼痛比較敏感,故選擇做自費無痛的大腸鏡。檢查後確認在乙狀結腸處有一顆惡性腫瘤,施以腹腔鏡手術順利將腫瘤切除,目前身體復原中。

大便檢查正常 依舊有機會得大腸癌

黃凱傑醫師指出,婆婆很疑惑每年都有做衛生所的大便檢查,結果也都正常,竟然還會得到大腸癌,其實這是很多病患來門診就診時都會有的疑問,因為大便檢查時的項目寫著「大腸癌篩檢」,讓很多人認為檢查報告正常就等於沒有大腸癌,事實上,大便檢查的準確率隨著檢查的種類(傳統化學法及免疫法)就有50%~92%之差,甚至會因食物殘渣影響檢查結果,也就是說一半左右大便潛血反應正常的病人,有大腸癌的風險。

準確率不高 還是有存在之必要

黃凱傑醫師說明,因為這項篩檢方式便宜便利又快速,能用少少的資源篩選出一半的大腸癌病人,對節省整體社會醫療資源來說效益極大,而且越早發現癌症的變化,治療需要花費的資源越少,這就是篩檢的意義,可以有效促進國民健康,又可以避免重症病人的增加。

身體4狀況需注意 必要時前往就醫

既然大便篩檢有一定的不準確率,要如何避免自己病情惡化呢?黃凱傑醫師提醒民眾若有下列幾種情況則要特別注意,及早就醫治療:(1)長期貧血,甚至已經嚴重到會頭暈的情況,更要小心。(2)排便習慣改變。(3)大便形狀變得細長或是有黏液。(4)腹部會隨著腸子的蠕動而疼痛。

怕痛民眾新選擇 無痛大腸鏡

建議50歲以上、無症狀者,最好每五年做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及每年做大便潛血反應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風險者則建議三十歲以上就要做檢查,至於追蹤的頻率則是根據第一次檢查的結果而定。尤其,目前無痛大腸鏡的發展盛行,經由專業麻醉科醫師的協助,讓病人在不會疼之情況下接受檢查,可以減少病人的畏懼感,對於怕痛的民眾,無痛大腸鏡是另一種選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7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防堵新冠疫情擴散,國際上原都認可越南與紐西蘭成績,但最近越南開始快速增加本土病例,紐西蘭也在長時間沒有本土病例狀態下,增加4例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將越南由原本低感染風險,改列成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同時,邊境何時能逐漸繼續開放,陳時中強調必須看疫苗預防效力。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年來,由於社會環境變遷、高齡人口增加、經濟型態改變及精神壓力增加等因素,腦神經與精神疾病的盛行率逐年上升。因此,針對腦神經與精神疾病建立一套準確且非侵入性的醫學影像診斷系統與評估指標,進而達到早期診斷與準確評估,乃是目前醫學影像技術發展的重要目標與研究方向。腦神經與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2)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發布1名菲律賓境外移入個案(第481例),患者是1名50歲本國籍男性,6月26日出境前往菲國出差,8月10日返國,主動申報曾有疑似症狀,檢驗今日確診。另外,針對日籍工程師、比利時工程師、在港確診台籍人士,指揮中心表示接觸者採檢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0月1日中秋節即將到來,各商家都將磨刀霍霍,陸續展開預訂與促銷,希望能將上半年的景氣疲憊,在中秋節振作起來。衛福部食藥署今(12)日宣布,將展開複合式稽查,針對中秋應景食品源頭製造商、月餅與烤肉包銷售產品、燒肉烤肉相關餐飲業者,展開多面向稽查,希望能在假期前先幫民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