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每36分鐘1台灣女性罹乳癌 做對一件事有機會降4成死亡風險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乳癌,第一步得養成這一個好習慣!根據國健署統計,在台灣,每36分鐘就有1名婦女罹患乳癌,而國內實證研究已發現,大規模篩檢能一口氣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女性千萬不要錯失政府免費補助的定期乳房X光攝影篩檢。

衛福部2020年死因統計指出,有2655名女性死於乳癌,每天約7.3人死於乳癌,是婦女癌症死亡率第3位;而2019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新診斷乳癌個案就有1萬4856人,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一位,相當於每36分鐘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乳癌是台灣女性健康的嚴重威脅。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老化、基因變異、生育因子(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晚生育、未曾哺乳等)、具有乳癌家族史、相關病史(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及肥胖等。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其中菸、酒、飲食、身體活動等因素,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加以預防。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就指出38%的乳癌是可以被預防的,因此,女性朋友最好的乳癌防治計畫就是從年輕時就要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從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做起,並且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乳房X光攝影可用來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最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林莉茹強調,國健署提供乳房X光攝影檢查服務,每年透過篩檢發現的乳癌個案中有超過6成為早期乳癌,相較於未透過篩檢所發現的早期乳癌有約1.8倍之差。

乳癌發現的早晚,差別極大,因為國健署分析2015年到2019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早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超過94%,但是晚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就僅約35%。

國健署強調,政府目前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婦女(出生年為民國42年次至66年次)及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出生年為民國67年次至71年次,且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只要符合資格且有意願接受檢查者,可攜帶健保卡至通過國健署資格審查的217家「乳房X光攝影醫療機構」接受檢查,或逕洽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長庚研究揭秘!一等親若有這病 第1型糖尿病患心血管風險增2倍

【有影】開放5至11歲兒童打疫苗? 3/24有結果!選項只有莫德納和BNT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大多數上班族因為工作幾乎都要使用電腦,加上手機不離身,發生手部疼痛的狀況明顯變多,加上疫情期間還需要兼顧打掃、下廚、顧孩子,更誘發了身體各部位的疼痛。 近來臨床上常見有肌腱炎、媽媽手、手部的關節炎、腕隧道症候群,尤其網球肘的病例也增多,另外,居家工作長時間坐姿不良,也...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不抽菸,一樣不能忽略中風風險!門診就收治一名教授,雖然沒有三高或吸菸習慣,卻有心律不整、家族中風病史,偏偏忙於工作,缺乏運動,且忽略定期回診,日前在演講途中突然左臉歪斜、說話不清,儘管症狀發生不到一分鐘就恢復正常,但觀眾有警覺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好不容易痊癒,後遺症卻是「毛」病最多!台北榮總今年7月中旬開始,針對新冠肺炎康復出院的病人設立整合門診追蹤,最新統計就發現,在1到3個月回診的病人當中,最多抱怨有掉髮問題(43%),其次才是睡眠障礙(39%)、關節痠痛(30%)、疲勞(26%)、肌肉痠痛(15...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22歲的小婕(化名)是「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的學生,一個人獨自從尼泊爾來台就學,沒想到一場意外卻造成左半邊骨盆及髖臼粉碎性骨折,只要治療出差錯,恐因疼痛無法動、長期臥床,甚至發生嚴重併發症致死,還好在台灣醫療團隊的巧手之下,順利完成兩次高難度手術,首次回診就恢復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