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毒蛇出沒! 被蛇咬掌握這些處理原則

毒蛇出沒! 被蛇咬掌握這些處理原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台灣氣候多是潮濕偏暖,易於蛇類棲息,據疾病管制署資料,每年有破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呼籲民眾至山中野外務必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且近期已有許多民眾進行掃墓祭儀,更須留意,若不慎遭咬傷,應記下蛇類外觀儘速就醫。

為有效使用血清 疾管署設查詢系統進行調度

近期發生中部民眾遭毒蛇「鎖鏈蛇」咬傷,而當地未有抗蛇毒血清可供使用情況。對此,疾管署說明,據統計每年遭鎖鏈蛇咬傷民眾約為 3 位,為使血清最有效使用,無法在各地皆備。因此,疾管署設置「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供醫療院所線上調度控管,若民眾想了解抗蛇毒血清的儲備狀況,也可利用「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系統」查詢。

登山著長褲避開夜間及雨後 適時「打草驚蛇」

疾管署呼籲,民眾登山、郊遊時,都應該以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特別是近期許多民眾陸陸續續進行掃墓祭祀,進入樹叢及草堆前,務必以棍子「打草驚蛇」,避開可能危險,同時特別留意,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等蛇類棲息場所,並避免在蛇類出沒的夜間、日出及下雨後放晴時活動。

蛇類咬傷勿驚慌 記下特徵冷靜就醫保命

若是不慎被蛇類咬傷,都必須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記住蛇類外觀特徵,並將飾品脫去,避免肢體腫脹,勒住傷口上方減緩毒液擴散至全身,儘速冷靜就醫。另外不可聽信坊間流傳的「以嘴吸出毒液」,恐會造成更嚴重感染,也不可冰敷處理,造成組織壞死可能,同時避開酒或刺激性飲料,降低毒液快速作用危險,減少致命危害;了解毒蛇咬傷的處理原則,若遭逢意外可以適時應對,享受親近大自然的愉快。

【延伸閱讀】新一代生物製劑出擊! 乾癬病友向憂鬱說拜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因應全國實施疫情警戒第3級時間延長,為降低群聚感染之風險,維護學校師生健康及學習權益,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延長至110年6月14日止;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亦請所有學生停止前往,留在家中學習,各校畢業典禮停止,國中會考補考則持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因應防疫,金門縣政府日前提出,台灣前往當地民眾須有3日內新冠病毒核酸陰性證明,或在金門機場快篩陰性,才能前往當地,遭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否決,今(25)日指揮中心折衷妥協,同意自願性篩檢。 指揮中心表示,有關離島縣市採檢需求,指揮中心經評估後,同意金門縣、澎湖縣、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佈,新增6例死亡個案,包括4男3女,年齡介於60至90歲間,當中2名個案在確診前或當下死亡,3名確診2天內死亡;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表示,此次本土確實發現,年長病人肺炎發展非常快速,死亡率也增加,60歲以上重症率高達20%。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讓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東西影視圈許多出色作品皆在刻畫失智症的視角與周邊親人的世界變化,也讓失智症議題再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