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毒蛇出沒! 被蛇咬掌握這些處理原則

毒蛇出沒! 被蛇咬掌握這些處理原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台灣氣候多是潮濕偏暖,易於蛇類棲息,據疾病管制署資料,每年有破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呼籲民眾至山中野外務必穿著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且近期已有許多民眾進行掃墓祭儀,更須留意,若不慎遭咬傷,應記下蛇類外觀儘速就醫。

為有效使用血清 疾管署設查詢系統進行調度

近期發生中部民眾遭毒蛇「鎖鏈蛇」咬傷,而當地未有抗蛇毒血清可供使用情況。對此,疾管署說明,據統計每年遭鎖鏈蛇咬傷民眾約為 3 位,為使血清最有效使用,無法在各地皆備。因此,疾管署設置「防疫物資管理資訊系統」供醫療院所線上調度控管,若民眾想了解抗蛇毒血清的儲備狀況,也可利用「抗蛇毒血清儲備點查詢系統」查詢。

登山著長褲避開夜間及雨後 適時「打草驚蛇」

疾管署呼籲,民眾登山、郊遊時,都應該以長袖衣物及長靴自我保護,特別是近期許多民眾陸陸續續進行掃墓祭祀,進入樹叢及草堆前,務必以棍子「打草驚蛇」,避開可能危險,同時特別留意,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等蛇類棲息場所,並避免在蛇類出沒的夜間、日出及下雨後放晴時活動。

蛇類咬傷勿驚慌 記下特徵冷靜就醫保命

若是不慎被蛇類咬傷,都必須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記住蛇類外觀特徵,並將飾品脫去,避免肢體腫脹,勒住傷口上方減緩毒液擴散至全身,儘速冷靜就醫。另外不可聽信坊間流傳的「以嘴吸出毒液」,恐會造成更嚴重感染,也不可冰敷處理,造成組織壞死可能,同時避開酒或刺激性飲料,降低毒液快速作用危險,減少致命危害;了解毒蛇咬傷的處理原則,若遭逢意外可以適時應對,享受親近大自然的愉快。

【延伸閱讀】新一代生物製劑出擊! 乾癬病友向憂鬱說拜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5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位73歲的阿嬤,長年有痔瘡問題,近半年來偶爾出現大便血絲,近月來開始出現大便不順,甚至每天要吃軟便劑,大便還有透明黏液附著;飲食上也胃口變差、腹瀉,瘦了好幾公斤。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柏全表示,在為其做完肛門指診檢查後,發現有硬塊,進一步檢查後確診是腺癌。基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你有在使用面膜嗎?坊間有各式各樣的面膜,如白面膜、黑面膜,最近甚至還有主打保濕、美白、淡化細紋、抗老等功效的黑曜石面膜;不過,一片面膜的價格從幾十元到上百元都有,民眾該如何選擇呢?醫師指出,購買面膜首先要依照個人膚質,並視需求選擇精華液成分,另外材質也很重要,例如純棉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一年一度的百貨周年慶開跑,各家百貨都推出優惠方案搶客,精明的消費者準備在這一波優惠中囤貨,但小心買太多,恐會提到病痛纏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佩欣提醒民眾,如果一次提太多「戰利品」回家,可能會導致網球肘,並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林佩欣醫師表示,網球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74歲的梁先生,今年5月抽血檢查發現,肌酸酐指數上升,腎絲球過濾率(eGFR)下降,幾乎來到要洗腎的階段。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早期常沒有症狀,但若出現「泡」、「水」、「高」、「貧」、「倦」五大徵兆,就要小心腎臟恐出問題,應盡早就醫。收治這位梁先生的台南市立醫院腎臟內科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