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比利時個案指揮中心定調境外感染 日港案例對台無威脅

比利時個案指揮中心定調境外感染 日港案例對台無威脅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3名疑似在台灣感染新冠個案,包含比利時工程師、日籍工程師、台籍香港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判,比利時工程師,應該是在境外感染;日籍工程師與台籍香港確診案例,檢驗數值恐怕有疑慮,同時3名個案接觸者都沒有任何異狀,因此指揮中心定調3名個案對台灣沒有任何威脅。


比利時個案出現已長期感染跡象 肺部氧氣交換功能異常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比利時工程師在7月29日時,原計畫離境因此自費採檢病毒,結果呈現陽性,收治住院醫療人員繼續追蹤,7月31日與8月2日病毒檢驗陽性,但8月3日與8月6日檢驗卻又是陰性,同時7月31日檢驗血清抗體,顯示IgM(短期抗體)陰性、IgG(長期抗體)陽性。


張上淳傳持續說明,比利時工程師在入境台灣前,因工作會在英國與比利時來來去去,在3月第2個禮拜嗅味覺異常,5月3日入境台灣居家檢疫沒有異狀,解除隔離就在台北與彰化兩地活動,病毒檢測陽性後,醫院同時也做了其他檢查,雖然胸部X光電腦斷層沒有浸潤,但肺部氧氣交換功能有類似新冠病人的現象。


可能感染超過3個月以上 境外罹病可能性較高


張上淳解釋,針對新冠肺炎病患檢測肺部功能,痊癒當下肺部氧氣交換功能會下降,再慢慢逐漸恢復,但一般人比較仍然偏低。比利時個案在肺部功能檢查下,有發現類似狀況,專家小組中有胸腔科專科醫師研判,肺部發生傷害可能已經3個月以上,專家小組花了很長時間討論,研判在境外感染可能性較高。


張上淳也說,PCR病毒檢測不斷檢出病毒個案,台灣本土個案也有個案出現過,同時追蹤比利時個案473名接觸者,不論病毒與抗體都是陰性,找不到任何在台灣可能感染源,也找不到有任何傳染給其他人的證據,因此綜合各項資訊,可以研判在台灣時,應該在感染後期,感染初期應該在台灣以外。


日籍工程師疫調結案 接觸者病毒與抗體檢驗都陰性


另外針對日籍工程師,在台灣出境回日本確診陽性,張上淳對此個案說明,雖然個案在日本檢測病毒陽性,但沒有其他追蹤檢查,例如第2次病毒檢驗,或血清抗體檢查,同時追蹤台灣104名接觸者,病毒與抗體都是陰性,應該沒有可能感染源與傳染給他人,並且事發至今也超過14天,在台灣也沒有出現任何狀況。


台籍在港確診 張上淳:短時間檢驗陰陽轉換有點奇怪


同時台灣人在香港確診個案,張上淳也說明,個案在7月27日入境香港,當時在機場採檢病毒陰性,因違反居家隔離規定,8月4日香港再次檢驗病毒發現陽性,台灣在8月6日接獲通知,聯繫香港治療醫院得知,在6日與7日病毒檢驗又都是陰性,相對於台灣在檢測新冠病毒經驗,短時間陰陽轉換比較奇怪。


張上淳強調,香港個案就現有資料研判,跟正常感染不太一樣,同時追蹤在台灣37位接觸者,病毒與抗體也都是陰性,但個案不在台灣,也很難判斷實際狀況,在台灣所有接觸者相關檢驗都是陰性狀態下,同樣也只能認定在台灣找不到感染源,也沒有傳染給別人,並且離境台灣到現在也超過可傳染期。


再傳疑似台灣本土感染 指揮中心:可能在當地感染


另一方面,再度傳出台灣疑似輸出新冠病毒事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透過駐外單位取得越南個案身分資料,該名個案為越南籍40多歲男性移工,在台期間於北部工作,8月7日自台灣搭機至越南,於機場採檢結果為陰性。


陳時中補充,個案入境越南後進行集中檢疫,當地檢疫場所為3人1間且共餐,與個案同住之另2人分別為自美國及日本返國越籍人士,2人皆於8月12日出現不適症狀,並後續確診,個案則於8月15日起出現喉嚨痛、發燒、腹痛症狀,17日再度採檢,並檢出陽性。


同時陳時中也說,至於上海個案,尚未取得陸方回覆,惟指揮中心目前已接獲該名個案在台友人主動聯繫,並初步掌握個案相關資訊,將進一步與陸方確認個案詳細資料後,進行國內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等防治作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提升大腸鏡偵測率清腸要徹底 檢查前3天應採低渣飲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難擺脫 中醫調養攻略由內而外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以前是不知道怎麼做,現在把怎麼做寫在書裡面,剩下的就是執行了。預防永遠重於治療,少一點裝潢、規律作息、笑口常開、多走幾步路、增加一份蔬果攝取……等,都是幫助我們「驅疾避凶」的絕佳作為。● 運動這是既簡單、又方便的減壓方法,能提高體內的血清素,讓心情變好。運動原則很簡單, 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黃大千/台北報導】眼睛乃靈魂之窗,也是人們接觸外界的第1扇門。一旦出了問題,帶來的不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可能影響到生命安全。根據統計,白內障是目前導致成人視力下降的主因,且隨著3C產品的普及與頻繁的使用,原為老年人專利的白內障,現在罹患的年齡層有降低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白內障的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高雄一名48歲乳癌第四期患者,早在十年前就自知罹患乳癌,是停經前乳癌病患,手術治療後當時病情穩定,卻因為害怕「化療」,沒有定期回診,多年後導致乳癌復發惡化才遲遲就醫接受治療。許多病友跟這位患者一樣,聽到化療就頭皮發麻,寧願放棄治療,也不要讓治療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身心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柏亨/台北報導】為改善髮量稀疏問題,有些業者推出髮粉產品,宣稱將髮粉撒在頭皮、頭髮上就可改變髮量外觀,在髮粉的遮掩下,禿髮處也較不明顯,這樣的改善禿髮方式,雖然很有創意,不過明錦健康時尚診所院長孫增貴醫師提醒,這類髮粉含二氧化鈦等化學成份,部分民眾可能產生毛囊阻塞、過敏等反應,且治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