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比利時個案指揮中心定調境外感染 日港案例對台無威脅

比利時個案指揮中心定調境外感染 日港案例對台無威脅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3名疑似在台灣感染新冠個案,包含比利時工程師、日籍工程師、台籍香港確診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判,比利時工程師,應該是在境外感染;日籍工程師與台籍香港確診案例,檢驗數值恐怕有疑慮,同時3名個案接觸者都沒有任何異狀,因此指揮中心定調3名個案對台灣沒有任何威脅。


比利時個案出現已長期感染跡象 肺部氧氣交換功能異常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比利時工程師在7月29日時,原計畫離境因此自費採檢病毒,結果呈現陽性,收治住院醫療人員繼續追蹤,7月31日與8月2日病毒檢驗陽性,但8月3日與8月6日檢驗卻又是陰性,同時7月31日檢驗血清抗體,顯示IgM(短期抗體)陰性、IgG(長期抗體)陽性。


張上淳傳持續說明,比利時工程師在入境台灣前,因工作會在英國與比利時來來去去,在3月第2個禮拜嗅味覺異常,5月3日入境台灣居家檢疫沒有異狀,解除隔離就在台北與彰化兩地活動,病毒檢測陽性後,醫院同時也做了其他檢查,雖然胸部X光電腦斷層沒有浸潤,但肺部氧氣交換功能有類似新冠病人的現象。


可能感染超過3個月以上 境外罹病可能性較高


張上淳解釋,針對新冠肺炎病患檢測肺部功能,痊癒當下肺部氧氣交換功能會下降,再慢慢逐漸恢復,但一般人比較仍然偏低。比利時個案在肺部功能檢查下,有發現類似狀況,專家小組中有胸腔科專科醫師研判,肺部發生傷害可能已經3個月以上,專家小組花了很長時間討論,研判在境外感染可能性較高。


張上淳也說,PCR病毒檢測不斷檢出病毒個案,台灣本土個案也有個案出現過,同時追蹤比利時個案473名接觸者,不論病毒與抗體都是陰性,找不到任何在台灣可能感染源,也找不到有任何傳染給其他人的證據,因此綜合各項資訊,可以研判在台灣時,應該在感染後期,感染初期應該在台灣以外。


日籍工程師疫調結案 接觸者病毒與抗體檢驗都陰性


另外針對日籍工程師,在台灣出境回日本確診陽性,張上淳對此個案說明,雖然個案在日本檢測病毒陽性,但沒有其他追蹤檢查,例如第2次病毒檢驗,或血清抗體檢查,同時追蹤台灣104名接觸者,病毒與抗體都是陰性,應該沒有可能感染源與傳染給他人,並且事發至今也超過14天,在台灣也沒有出現任何狀況。


台籍在港確診 張上淳:短時間檢驗陰陽轉換有點奇怪


同時台灣人在香港確診個案,張上淳也說明,個案在7月27日入境香港,當時在機場採檢病毒陰性,因違反居家隔離規定,8月4日香港再次檢驗病毒發現陽性,台灣在8月6日接獲通知,聯繫香港治療醫院得知,在6日與7日病毒檢驗又都是陰性,相對於台灣在檢測新冠病毒經驗,短時間陰陽轉換比較奇怪。


張上淳強調,香港個案就現有資料研判,跟正常感染不太一樣,同時追蹤在台灣37位接觸者,病毒與抗體也都是陰性,但個案不在台灣,也很難判斷實際狀況,在台灣所有接觸者相關檢驗都是陰性狀態下,同樣也只能認定在台灣找不到感染源,也沒有傳染給別人,並且離境台灣到現在也超過可傳染期。


再傳疑似台灣本土感染 指揮中心:可能在當地感染


另一方面,再度傳出台灣疑似輸出新冠病毒事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已透過駐外單位取得越南個案身分資料,該名個案為越南籍40多歲男性移工,在台期間於北部工作,8月7日自台灣搭機至越南,於機場採檢結果為陰性。


陳時中補充,個案入境越南後進行集中檢疫,當地檢疫場所為3人1間且共餐,與個案同住之另2人分別為自美國及日本返國越籍人士,2人皆於8月12日出現不適症狀,並後續確診,個案則於8月15日起出現喉嚨痛、發燒、腹痛症狀,17日再度採檢,並檢出陽性。


同時陳時中也說,至於上海個案,尚未取得陸方回覆,惟指揮中心目前已接獲該名個案在台友人主動聯繫,並初步掌握個案相關資訊,將進一步與陸方確認個案詳細資料後,進行國內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等防治作為。


更多NOW健康報導
▸倒吸鼻涕不擤出來 下場可能導致內耳積水耳鳴嗡嗡響
▸提升大腸鏡偵測率清腸要徹底 檢查前3天應採低渣飲食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發作難擺脫 中醫調養攻略由內而外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治療難治型憂鬱症出現曙光!國內最新研究發現,難治型憂鬱症接受注射極低劑量K他命治療,40分鐘後憂鬱情緒明顯改善,且效果可持續14天之久,近6成患者自殺意念降低。此研究為亞洲首例,成果已登上《神經藥理學雜誌》。榮陽團隊憂鬱症研究 歷時3年台北榮民總醫院與陽明大學研究團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當口腔不健康「病從口入」時,可能會影響到全身的健康,如牙周病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會增加中風、吸入性肺炎的風險。基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從「齒」開始做好臥床者的口腔照護,讓病友有一口好牙,吃好睡好且避免病從口入,就能增進臥床者的生活品質。因此,繼民國105年臺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不少醫學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糖尿病等心腎糖族群若多注意飲食、蛋白質攝取,有助保護腎臟,避免提早洗腎。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在「心腎糖(CKD)醫學營養論壇」中指出,對於一般糖尿病而腎功能正常的病友,會建議蛋白質攝取量控制在每日總熱量16%-18%,一旦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燒燙傷的意外,除了沖冷水與擦藥膏,使用合適的傷口敷料更是保護傷口與加速傷口癒合的最佳選擇,只是面對琳琅滿目的傷口敷料,如何正確的選用常讓人覺得棘手。敷料選購三步驟 使用安心有保障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表示,傳統敷料主要由植物纖維或礦類物質構成,如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