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比癌症更致命的心臟衰竭! 九旬老翁這樣做保命

比癌症更致命的心臟衰竭! 九旬老翁這樣做保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心臟衰竭是一種徵狀的表現,俗稱「心臟無力」。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心血管疾病長居為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臟衰竭5年死亡率近五成,比起某些讓人聞風色變的癌症還致命。在台灣因生活型態及壽命延長的原因,罹患心臟衰竭的人數也逐年上升。
心臟衰竭並非長者專屬病 年輕高危險群也要小心
臺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心臟衰竭科主任黃金隆表示,心臟衰竭並非只有老人罹病,年輕族群也有可能,如因流感、腺病毒等感染導致的心肌炎或是毒素,像是酒精、毒品、化療等過度接觸,都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其他危險因子包含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腎臟疾病、過度肥胖、心肌梗塞等,都有可能演變為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或無力,顧名思義就是心臟有結構性或功能性的異常,導致無法提供足夠的血量供應身體各部份,進而導致身體多處不適,常見的症狀如活動呼吸喘、疲倦,體力下降、食慾差、下肢水腫、四肢冰冷、尿量減少、腹部脹氣、消化不良等情形。
藥物治療搭電子儀器 良好生活習慣減緩心臟惡化
至於治療及照護目標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及活動功能,減緩心臟功能惡化,降低住院率,延長病人壽命。黃金隆醫師說明,針對早期心衰竭病人應給予預防措施,再利用目前進步的藥物、植入性電子儀器,若是搭配良好的生活習慣,心臟衰竭的病人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降低總住院的天數不再遙不可及。
臺中榮總於於107年3月開始配合衛福部開始實施心臟衰竭急性後期整合性照護,期望透過全人醫療照護,協助病人及家屬於擁有足夠的自我照顧能力,減少可避免的症狀惡化及不必要的再住院。
心臟衰竭自我照顧 飲食、心肺運動皆是「功課
黃金隆醫師指出,心臟衰竭自我照顧說難不難,但執行起來需要時間,甚至是家屬共同協助,尤其病人每次回診,都需先至個案管理師衛教室進行評估及。醫療雙方都需彼此信任配合,且「照顧身體」這件事,絕非只是醫療人員的責任,病人及家屬也需要「繳交回家作業」。作業項目包含藥師的藥物衛教、營養師的飲食注意事項、復健師的如何正確心肺運動,以及個管師統整病人個別化的「生活方式」,讓醫療貼近病人。
有一位高齡94歲爺爺,因心肌梗塞後出現心臟衰竭現象,透過藥物治療順利出院。這類高風險病人,除了口服藥物治療外,體重測量、血壓紀錄、尿量監測等都是極為重要,透過家屬的學習,將這些紀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回診,親自將「家庭作業」交出,讓個管師及醫師作為是否調整用藥的重要來源評估項目。

【延伸閱讀】

胰臟癌治療現生機 二線藥物盡力延長存活期

糖尿病患者當心! 罹「新冠肺炎」死亡率高八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花膠為中國四大補品之一,素有「海洋人參」之美稱,「鮑參翅肚」中的「肚」正是指花膠。花膠不僅是歷代宴席上的珍品,更是著名的滋補品。許多愛美人士去做完醫美療程之後,就經常會在術後吃花膠來調理。然而,想要吃花膠來滋補,也得要張大眼,仔細挑選,以免買到假貨,屆時就可能花了大錢,...

閱讀詳情 »

撰文/尚孝芬、攝影/陳柏林、圖片提供/周遊 周遊曾經腦下垂體開刀,髖部與膝蓋也因受傷換置人工關節。阿姑撩起裙擺展示去年膝蓋開刀留下的疤痕,撒嬌的說:「你看,我的腿美不美?!可惜留下這個大的疤,現在右半邊的骨頭都是假的啦!」當時李朝永在旁趕緊接腔:「人是真的就好了啦!」   心理年齡十八歲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所要面對的不單是身體機能的退化,心理層面也可能會出現化學變化。一名剛退休62歲陳先生,理應是準備享受退休生活、含飴弄孫享天倫樂,卻因抽離了忙碌的工作而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反而出現一些負面的憂鬱想法,長期情緒低落、沒有胃口、也不願和家人說話,整天臥躺在床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夏日炎炎,許多民眾喜歡來杯含糖冷飲,幫助消暑;然而,含糖冷飲會使口腔偏酸性環境,可能對牙齒、整體口腔健康造成影響,如果沒有好好潔牙、降低口中酸性,很容易蛀牙和牙周病。根據牙科醫師臨床觀察,發現有很多人就是因為愛喝含糖冷飲,又沒有做好潔牙措施,結果導致蛀牙,而且尤其是年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