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術後及早恢復活動 免於肺動脈栓塞危害

術後及早恢復活動 免於肺動脈栓塞危害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手術開刀」因為疾病、部位不同,有大小之別,不過小手術也不可輕忽,亦恐併發嚴重的急性肺動脈栓塞,導致死亡。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部醫師許恒誠呼籲,手術後應儘早下床活動,便能加速腸胃蠕動排氣,降低血栓形成機率,避免急性肺栓塞危害。

子宮肌瘤切除術後喘、心跳快 竟是肺動脈栓塞

40 歲林小姐因長期經血過多與嚴重經痛,檢查發現直徑約 10 公分子宮肌瘤,進行切除手術,順利完成,但術後當晚,林小姐自覺越來越喘、心跳速率升至每分鐘 130 下,且血氧飽和度下降。經檢查顯示右心擴大、血液血栓值偏高,緊急肺部電腦斷層診斷為急性肺動脈栓塞,轉入加護病房,使用抗凝血劑治療後病情穩定,免於四肢及器官缺血缺氧後遺症,順利出院回家休養。

術後少動、久站久坐 增加血栓形成風險

對此,許恒誠醫師表示,急性肺動脈栓塞是手術後病人最嚴重、最致命的併發症之一,任何患者術後皆可能發生,發生率為 0.3 % 至 30 % 之間,其形成有 3 要素:血液呈現高凝固狀態、血管內皮受損、以及血流動力減少;由於病人在術後因傷口疼痛或自覺虛弱而少動,臥床時間拉長,因而大幅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風險。

其中,老人為好發族群,另外體重過重、代謝症候群、抽菸、靜脈曲張、有血栓或自體免疫之個人或家族病史、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或賀爾蒙製劑、懷孕、生產、癌症或長期臥床之病人都是高風險族群,加上現代上班族常久坐久站,也增加肺栓塞發生的風險。

初期症狀難察覺 高危險族群應提高警覺

許恒誠說明,血栓通常發生在下肢靜脈,經血流至肺部堵塞肺血管,導致病患肺部氧氣交換功能受損而缺氧;嚴重者可能急性呼吸衰竭、休克、甚至猝死,但病症初期表現異常性低,因此有「沈默殺手」之稱,常見症狀是呼吸急促、喘,也可能出現胸痛、咳嗽。

另外患者甚至可能出現呼吸、心跳過快、低血氧、單側遠端肢體腫脹疼痛等,因此,了解肺栓塞發生的高風險族群及危險因子,並隨時提高警覺非常重要;他呼籲,術後應及早讓自己能下床活動,加速腸胃蠕動順利排氣,便能降低血栓形成機率,避免引發急性肺動脈栓塞影響生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1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來因名人心血管疾病(CVD)突然驟逝的新聞層出不窮,日常生活中,你我身邊也偶有案例。衛生福利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3萬人死亡。三高、心血管疾病 增加CO...

閱讀詳情 »

洗手成為習慣,甚至有些人會帶酒精隨手噴~時常使用酒精消毒手也容易讓手部肌膚變得乾燥、龜裂,不如學學我們Jessica女神自備好用「乾洗手」。不過出外的時候若遇到沒有盥洗室的地方,要徹底清潔雙手就變得有點難度,補妝之前好好清潔手部,對抗病菌之餘也要好好照顧肌膚。圖片來源/[email pro...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健保費率已多年未調整,安全準備金將於明年低於1.5個月,屆時費率調整勢在必行。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出健保改革訴求,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表示,健保設定新藥的給付條件,要能符合病人的需求,才能減少病人適切自費治療狀況。臺灣病友聯盟楊志良理事長表示,老齡化社會來臨,未來健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2歲的大埔農民在果園工作時,突然遭到闖入的山豬狠咬一頓,造成全身多處撕裂傷而血漬斑斑。在自行忍痛開車到大埔醫療站後,由長期駐診的大林慈濟醫院林英龍醫師打完破傷風針,緊急縫合27針並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避免感染引發敗血症的威脅。林英龍醫師呼籲,許多民眾假日熱愛戶外活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