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民眾捐血知多少? 五大項小常識報你知 

民眾捐血知多少? 五大項小常識報你知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血液至今仍無法以人工製品取代,因此,民眾發揮愛心挽袖捐血,提供給急需輸血的傷病患,顯得相當珍貴。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捐血,有基本條件的規定及限制,到底捐血有哪些規定?有什麼捐血方式?又該注意哪些事項呢?由台灣血液基金會公關處長黎蕾替民眾解答。

1.捐血基本規定是什麼?
基本上需年滿17歲以上、65歲以下;男性體重50公斤、女性45公斤以上,只要身體健康的人都能捐血。 
2.捐血分為哪些方式?
全血捐血:全血的組成約45%為紅血球,55%為血漿。一般而言,符合體重及年紀的男女,可一次捐出250ml,每二個月可以捐一次;若男女體重達60公斤以上,則可以捐500ml血液,每三個月能再捐血。

分離術捐血:這是一種特殊的捐血方式。是將捐血人的血液抽出,並維持在密閉無菌狀態下,藉由血液分離機自動分離血小板、血漿等血液成分。因為必須反覆操作,以獲取足夠血液成分,所以捐血時間較長(約1.5~2小時),因此需事先預約捐血室,可以二周捐一次。

3.擔心輸血會感染?

黎蕾處長說明,輸血還是有風險,像登革熱在國外有輸血感染個案,瘧疾也會因輸血感染,但台灣在102年加入血液檢驗後,除了捐血時的血袋之外,額外抽一個試管送驗,包括B肝、C肝及愛滋病等傳染病檢驗,若呈現陽性,將可得知血液是否能夠使用。
4.血液運送也有控管?

運送血液首要考量溫度,黎蕾處長指出,由於運輸過程會影響血液品質,例如紅血球要保持在4度C,血漿及血小板也須控管溫度,再來則是避免包裝被外界汙染,保障用血品質。

5.捐血注意事項
黎蕾處長提醒民眾,切記捐血前,最重要的就是「睡眠充足」,吃飽再來捐血,但不要吃得過度油膩;捐血前、後都要多喝水,捐完血之後吃一點鹹的食物,可以快速恢復血量,同時要多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捐血促進新陳代謝 留意細節確保安全
捐血是助人益己的善行義舉;不但可以促進血液新陳代謝,有益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傷病患者挽救生命,只要多注意上述事項,就能當個快樂的捐血人,確保安全無虞。
【延伸閱讀】
莫名昏倒原因竟是... 醫曝成功救「心」關鍵
LDTS納入特管辦法 全台首家認證實驗室出爐
氣喘治療新進展!生物製劑:嚴重性氣喘的標靶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5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用眼過度,靈魂之窗拉響的第一聲警報,往往就是乾眼症報到。台中市有位插花老師,每天凝神沉浸於花藝天地,因為太投入,約莫一年前眼力開始衰退。每天點人工淚液雖然有些幫助,雙眼的乾澀刺痛卻遲遲無法痊癒,讓她度過一個相當痛苦的冬季。後來在眼科與中醫合力下,經過半年,不適感漸減,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乳癌患者在確診時,總是難以接受,但如果被告知腫瘤較小,且無淋巴轉移,患者似乎鬆了一口氣,以為病情並沒有那麼悲觀。不過醫師提醒,如果基因型是HER2陽性,復發機率較高,即使腫瘤只有0.5公分,仍建議術後接受一年輔助標靶治療,以降低日後轉移風險。 HER2陽性乳癌即使腫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50多歲的吳先生是越南華僑,年輕時和太太來台灣打拚、經營的越南餐廳,因打出名氣而生意興旺。不幸的是,約五年前,吳先生罹患鼻咽癌,雖然歷經手術、化療、電療,甚至往來大陸、新加坡和日本醫治。可惜總是空歡喜,耗費高額醫藥費,身體虛弱不見好轉。今年十一月初,不慎摔跤後就無法站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