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氣溫驟降常要命 沒不適就沒血管狹窄?躲心肌梗塞風險得這樣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期天氣乍暖還寒,還有一波波東北季風來,讓氣溫驟降,對心血管疾患是極大挑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提醒,民眾得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及年長者,不管人在室內或室外都還需要注意溫度的變化,尤其還有不少人平時沒有明顯不舒服,往往健檢才知道自己已嚴重血管狹窄。

58歲的葉先生就是一例,要不是在太太安排下接受健康檢查,還不知道自己心血管早已發生問題,健檢報告出爐,不但肥胖、血壓及醣化血色素偏高、血脂異常、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更達142.3,表示有中度冠狀動脈血管鈣化及冠心症風險。

錢政平說,在醫師建議下,葉先生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攝影(CTA),從檢查影像已經可清楚看見右冠狀動脈遠段及後降枝已發生有鈣化斑塊,且已造成嚴重血管狹窄,超過70%狹窄。讓醫師馬上警告他立即戒菸,減少飲酒及培養運動習慣,避免血管進一步的傷害。

氣溫突然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造成血管劇烈收縮,血壓升高;若是血管原本就有硬化或狹窄,就有可能導致使心肌梗塞的風險提高。

錢政平表示,心血管疾病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族群,提醒有三高問題者、心血管疾病者及年長者,除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血壓監測、減重及避免菸酒和飲食控制之外,也需規律服藥及務必安排定期健康檢查。且國人三高問題已明顯年輕化,關心心血管健康不僅侷限於年長者。

錢政平強調,冬季常見突發性心血管疾病其實是有機會可以備提早預防,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膽固醇偏高等,這些危險因子在發生時其實不太會造成人體有任何明顯不適,但若長時間控制不佳,就容易使得心血管發生病變,如血管硬化、血管粥狀班塊堆積、冠狀動脈阻塞等,平時就得要有警覺。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按摩趴半小時「右眼發黑又頭痛」險失明 50歲熟女原來急性青光眼

怕痛不敢換「膝」代價大 7旬老翁拖到失去活動能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了,你的食慾也開始失控了嗎?不少人只要一到冬天,食慾更好,也更容易將熱量儲存成脂肪,如果不希望體重狂飆,中醫師康涵菁就提供「五大妙招」有助於控制體重,而中醫師也提醒,如果總是覺得餓,可能是身體出了狀況。 康涵菁指出,以中醫的觀點來看,餓不停的人常常是胃火旺的類別...

閱讀詳情 »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 陳儀潔 李文成 王聿瀠 /台北報導 隨著疫苗涵蓋率、疫苗到貨量都上升,國內打疫苗的「打氣」卻開始下滑,以剛結束預約的第13期疫苗接種為例,BNT疫苗預約率僅有5成左右,為了不浪費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5)日下午就宣布鬆綁部分限制,讓醫療院所打疫苗的自由度更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正在等待打第二劑莫德納的民眾注意了!台北市衛生局今(5)日宣布,台北市將開放12家醫院開設莫德納第二劑疫苗特別門診,只要是年滿18歲以上、第一劑間隔達10周就可以逕自向這12醫院預約接種。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11月8日起將開設莫德納特別門診,讓18歲以上民眾接種第一劑...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為提供尚未至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完成預約的市民疫苗接種服務,柳營奇美醫院開放11月5日、10日下午AZ疫苗及11月8日、9日、10日至12日上午BNT疫苗接種預約;部立臺南醫院11月8日至14日仍有部分AZ及BNT疫苗名額,歡迎市民多加運用。 黃偉哲市長提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