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氣溫驟降常要命 沒不適就沒血管狹窄?躲心肌梗塞風險得這樣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期天氣乍暖還寒,還有一波波東北季風來,讓氣溫驟降,對心血管疾患是極大挑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提醒,民眾得注意低溫對健康造成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及年長者,不管人在室內或室外都還需要注意溫度的變化,尤其還有不少人平時沒有明顯不舒服,往往健檢才知道自己已嚴重血管狹窄。

58歲的葉先生就是一例,要不是在太太安排下接受健康檢查,還不知道自己心血管早已發生問題,健檢報告出爐,不但肥胖、血壓及醣化血色素偏高、血脂異常、冠狀動脈鈣化指數更達142.3,表示有中度冠狀動脈血管鈣化及冠心症風險。

錢政平說,在醫師建議下,葉先生進一步接受電腦斷層冠狀動脈攝影(CTA),從檢查影像已經可清楚看見右冠狀動脈遠段及後降枝已發生有鈣化斑塊,且已造成嚴重血管狹窄,超過70%狹窄。讓醫師馬上警告他立即戒菸,減少飲酒及培養運動習慣,避免血管進一步的傷害。

氣溫突然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造成血管劇烈收縮,血壓升高;若是血管原本就有硬化或狹窄,就有可能導致使心肌梗塞的風險提高。

錢政平表示,心血管疾病大多發生在50歲以上族群,提醒有三高問題者、心血管疾病者及年長者,除維持健康生活型態、血壓監測、減重及避免菸酒和飲食控制之外,也需規律服藥及務必安排定期健康檢查。且國人三高問題已明顯年輕化,關心心血管健康不僅侷限於年長者。

錢政平強調,冬季常見突發性心血管疾病其實是有機會可以備提早預防,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膽固醇偏高等,這些危險因子在發生時其實不太會造成人體有任何明顯不適,但若長時間控制不佳,就容易使得心血管發生病變,如血管硬化、血管粥狀班塊堆積、冠狀動脈阻塞等,平時就得要有警覺。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按摩趴半小時「右眼發黑又頭痛」險失明 50歲熟女原來急性青光眼

怕痛不敢換「膝」代價大 7旬老翁拖到失去活動能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到貨台灣的國際疫苗約只有10億元左右,就算加上預付款10億元,仍和中央採購疫苗預算67億元有落差,質疑政府把錢花到哪?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疫苗是國際買賣,有保密條款,預算執行完畢後,相關數據都會提供給國會和相關機關審查,而現在最重要的趕緊提升國人的疫苗覆蓋率。他最後也呼籲民眾,若...

閱讀詳情 »

泰國疫情自4月以來越趨嚴峻,泰國當局今日通報新增1萬82起COVID-19確診病例、141例死亡,創下單日新高紀錄。泰國當局已宣布全國禁止聚會,現在正考慮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路透社》報導,泰國新增1萬82起確診、141例死亡,境內確診累計達39萬1989例,死亡病例累計3240例。泰國官方公告實...

閱讀詳情 »

【記者 陳顗哲/台北 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為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推動的根除小兒麻痺病毒之環境監測調查計畫,且為防堵國際疫情威脅與國內疫苗預防接種政策的改變,疾病管制署自(2012)年7月起即建立環境監測系統,透過從污水處理系統收集而來的污水樣本,檢測一個群體中是否有來...

閱讀詳情 »

八大電視「八大民生新聞」製作報導「失智在犯罪邊緣」專題,16日以「銀響力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專題報導獎」,從52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年度專題報導獎」優選肯定,而這也是「八大民生新聞」繼卓越新聞獎丶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丶金輪奬丶財經新聞獎後,又一殊榮。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了讓社會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