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長期疼痛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長路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53歲曾太太,2010年進行腦部顱咽瘤手術後,因後續併發症,在半年內動了四次腦部手術,不只造成認知及智力退化,長期行動不便,還造成下肢退化無力痙攣,甚至疼痛到完全無法碰觸,造成復健過程極為崎嶇困難。由於台灣的疼痛治療已有大幅成長及進步,經求診中國附醫疼痛中心,藉由水冷式射頻治療,改善了疼痛感,也解決日常照護的不便。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長期疼痛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長路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長期疼痛 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長路

由於雙腳髖關節疼痛狀況無法克服,來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疼痛中心求診,温永銳醫師利用水冷式射頻治療(Cooled Radiofrequency)技術,高度選擇性地破壞關節神經。不只平時疼痛大幅改善,可順利進行泳池訓練,甚至進步到可以在復健科進行一週二次的踏步器練習,讓生活作息大幅的改善。

家屬曾先生說:「一場病,後續卻有好多挑戰等著我破關。」太太因為關節退化,一動就會痛,穿褲子、換尿布都會反抗,導致尿道炎、尿布疹等問題衍生,嚴重影響日常照護。曾先生之前有看過水中復健舒緩關節痛的案例,特地找尋有升降設備的的泳池,並且特地拜託能夠讓太太在水位較低的兒童池區進行復健。曾先生也驚喜的發現,可能太太尚有小時候學過游泳的記憶,對於泳池沒有太大的排斥,不過一開始要幫太太換泳裝就需花費近一小時,並且要將太太抱到地上、下水以及上岸的過程都需要注意力氣不可太大,以免造成疼痛。為了解決太太雙腳髖關節疼痛,曾先生求診中國附醫疼痛中心,藉由水冷式射頻治療,改善了疼痛感,也解決的先前日常照護的不便之處。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長期疼痛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長路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長期疼痛 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長路

温永銳主任指出,水冷式射頻神經阻斷術,特別適用在某些長期關節疼痛的病人,但是尚未走到必須置換手術的中間階段;同時對一些年紀過大,不適合手術卻又疼痛難捱的老年人也特別適合。利用特殊的水冷式電燒針,將支配關節疼痛感覺的神經進行燒灼,卻又不會影響關節原有的運動功能,效果可以在治療後,讓近90歲阿婆,忘了使用柺杖或助行器。這項技術可以應用在髖關節、膝關節、或肩關節,目前已累積有相當多的成功治療個案。

温永銳主任說,疼痛不只是身體疾病常見的症狀,甚至可能成為一生中對疾病恐懼的來源,慢性疼痛不但會在大腦留下永久的記憶刻痕,長期疼痛敏感更會影響神經系統其它的功能,造成焦慮、憂鬱、失眠、自主神經失調、甚至性格改變等。因此,要回復健康、避免神經系統永久異常,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直接消除疼痛或至少控制疼痛。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長期疼痛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長路
水冷式射頻治療解決長期疼痛 夫「以愛之名」相伴復健長路

温永銳主任解釋,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疼痛、恢復功能、改善生活品質。尤其是神經病變性疼痛,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椎板切除後症候群、三岔神經痛、或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等,長期嚴重疼痛的結果,不只是身體的不舒服,連情緒及生活方式都被改變。疼痛科除了使用各類的止痛藥物外,更特別的是利用各式各樣的神經阻斷、神經破壞、或神經調整的方式,雖然不一定消滅疼痛,但可以將疼痛降至最低,讓病人回歸正常生活,也不需長期大量服用止痛藥。

温永銳主任呼籲,疼痛科並非只看癌症末期病人、嚴重的神經痛、或是只是開立嗎啡的門診。近年來,台灣的疼痛治療有大幅的成長及進步,尤其在影像引導的介入性治療技術運用,越來越積極,也越來越廣泛,由頭皮至腳底、由皮膚表層到內臟深部,所有的疼痛都包括在疼痛治療的領域內。更重要的是,疼痛治療的觀念由單純的解除疼痛,轉向恢復身體功能及追求生活品質。

相關推薦

臨床上常見3、40歲以上的患者因為在媽媽肚裡或兒童時期,感冒服用過多四環黴素抗生素,導致恆齒琺瑯質尚未發育完成,便出現類似斑馬的條紋帶狀染色。年約40歲的教練級瑜珈老師,因有一口四環黴素黃牙,上課時常遭學生誤解是老菸槍,而感到相當困擾,於是求助牙科醫師進行美白療程。經看診評估後,選擇透過人工琺瑯貼...

閱讀詳情 »

1名中年男性企業家,因為長期缺少下顎兩側第一、第二大臼齒、左右共4顆牙,過去10年來都藉由小臼齒、門齒咀嚼食物,不僅咬合習慣改變、導致牙齒也被磨損變得短小,更開始出現敏感問題、甚至部分牙齒也開始搖晃。最後透過微創的方式進行植牙工程,治療過程中沒有原先害怕的疼痛感,加上傷口小、出血少,前後約歷時4個...

閱讀詳情 »

許多女性對於隆乳導致「石頭奶」的擔憂,如今可望被打破!日前,風靡國外隆乳界的乳房植入物品牌Motiva,在台北市街頭舉辦情人節快閃活動,正式宣布進軍台灣,其觸感柔軟自然和安全性高的特色,預計再掀起一波美胸的討論浪潮。 3月14日白色情人節當晚,台北市信義區商圈7位妙齡Model現身為Motiva品...

閱讀詳情 »

蘆筍被視為是極具營養價值的蔬食之一,一般市面上常見的蘆筍多為綠色的,僅有少數為白色蘆筍,到底白蘆筍與綠蘆筍有何不同呢?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表示,其實白蘆筍與綠蘆筍是相同品種,但白蘆筍必須在出土前採收,一旦受到陽光照射顏色就會轉綠,成為常見的綠蘆筍囉。  蘆筍是春季的常見食材之一,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