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水果甜滋滋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要節制

水果甜滋滋 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要節制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夏天是水果盛產的季節,西瓜、芒果、荔枝、鳳梨、百香果等紛紛出籠,炎炎夏日來盤色彩繽紛、香甜多汁的水果拼盤是不少人的心頭好,總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意猶未盡!但是,糖尿病患與糖尿病高風險族群請注意,現在大部分的水果甜度都過高,若不小心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問題。

水果甜度高  潛藏血糖危機

其實糖尿病患與高風險族群,在面對甜度較高的水果還是可以攝取的,但關鍵在於『量』。余朱青營養師說,正常人一次水果攝取份量以不超過二個拳頭大為基準,而糖尿病患與高風險族群則以不超過一個拳頭大為基準,在水果選擇中,可選擇芭樂、大番茄等甜度較低的水果。

另外,營養師也提醒,熱量高、吸收率快的單醣類食品,如:果汁、水果、奶茶等,因為容易造成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血糖急速下降,易使血糖不穩定,所以建議盡量避免攝取。

科學實證秋葵輔助控糖  腸胃機能弱者喝秋葵水替代

近年來國際醫學研究報告中,有提到適量秋葵有助於降低飯後血糖,營養師指出,通常在咀嚼秋葵時會有黏滑的感覺,這種黏滑的成分是由黏多醣、果膠及水溶性膳食纖維構成。水溶性纖維可以抑制糖類吸收,有助減緩血糖上升,還能提高蛋白質消化吸收率,並可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祕。

不過,由於秋葵中的粗纖維會刺激腸胃道,營養師也提醒,若是消化機能較弱的人,建議可把秋葵入水喝來替代。目前市面上有沖泡式秋葵水,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較為便利的飲用方式,提醒民眾在選購上除了產品安全無虞是考量的重點外,製作過程、萃取方式、來源、產品認證也是選購的參考。

飲食、運動双管齊下助控糖

雖然秋葵可以輔助控糖,但光靠秋葵是不夠的,營養師提醒,平常飲食上建議以低油、高纖為原則,而像白土司、洋芋片、罐頭水果、果醬、蜜餞、蛋糕、餅乾、豬油、牛油、奶油、動物內臟、煎炸的油膩食物等,建議盡量不要攝取,平時也應養成固定運動習慣,透過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來增加身體新陳代謝,才能有助平衡。(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4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2021.07.06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6日為止,已經有706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0...

閱讀詳情 »

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人體需要許多營養物質維持機能正常運作,其中維他命D除了幫助身體鈣質吸收維持骨骼健康,也能提升整體免疫能力,近期更有研究指出,體內維他命D濃度較高的人,感染武漢肺炎機率較缺乏的更低,然而根據《國民營養狀況變遷調查》的數據顯示,約有6成國人缺乏維他命D,竹山秀傳醫院外科醫師蘇啟成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距離3警戒期限7月12日僅剩不到1周,多個縣市都恢復「+0」個案數,今(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27例本土個案,台北市14例最多,新北市11例次之,彰化縣有1名個案外,屏東Delta群聚再增1人,增加17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多數新增病患未有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受疫情影響,全台幼托園所持續停課,4歲「小羽」自停課在家,因無處消耗體力和探索學習,每天都挑戰父母忍耐極限,親子衝突戲碼天天上演,爸媽崩潰怒蓋「罰站樓」。復健科醫師建議,以認知/知覺功能為基礎,輔以感覺動作,善用家中物品和發揮創意,能促進親子互動學習,讓彼此關係更緊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