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水療灌腸號稱多療效 操作不當潛藏致命危機

  只要在網路輸入「大腸水療、咖啡灌腸」關鍵字,就會出現一連串資訊,其中不乏專業人士掛保證,部分所謂的養生機構也力推這些非醫療灌腸,號稱可以排毒、治療、長壽。醫師提醒,灌腸是1種侵入性的醫療行為,看似簡單,一旦出錯,潛藏致命危機。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任陳樞鴻指出,灌腸是指將清水或生理食鹽水灌入大腸裡面沖洗,讓大便排出,以達到清潔大腸的目的,醫療適應症為腸道糞便阻塞。此外,在做大腸鏡檢查之前,也必須先清除腸道的糞便,除了傳統瀉藥外,也有人使用灌腸來清腸道,才能確保檢查時可以清楚看到腸道狀況。

  在10幾20年前,大腸水療相當火紅,業者宣稱大腸水療可以養生、保持身體健康,甚至可以美容瘦身,在名人代言的推波助瀾下,不少美容養生機構及診所都推出大腸水療課程,但陳樞鴻說明,大腸水療具有一定風險,原本有潰瘍性大腸炎疾病或大腸憩室炎的病人,若接受不適當的灌腸時,很可能引發腸穿孔、腹膜炎及水淹腹腔等併發症,嚴重甚至會死亡。

  陳樞鴻表示,部分無良業者將這些醫療器具販售給一般大眾,鼓勵消費者在家裡自行灌腸,很可能因此造成更多併發症,危害國人健康。至於咖啡灌腸則是另一個非醫療灌腸行為,德國醫師在1920年代提出論點,認為咖啡液裡面所含的咖啡因可以吸附腸道裡的毒素,幫忙排除消化道裡面的內毒素,而這些咖啡因經過腸道吸收,送到肝臟,能幫忙肝臟解毒,進而清除身體裡的內毒素。

  不過,後續醫學研究證實,咖啡灌腸並不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也沒有治療大腸發炎性疾病的功能,為此,201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布警告,告知民眾咖啡灌腸並沒有其所宣稱的療效,且要注意因咖啡灌腸導致的風險與併發症。

  陳樞鴻強調,灌腸屬於侵入性的醫療行為,應由醫療機構或醫護專業人員施行,一般民眾千萬不可自己在家動手灌腸,以免發生風險或者引起危險的併發症。

相關推薦

「交通不便恐無法在黃金時間搶救...」 他如何用網路守護這裡的「三高」熟齡族? 文 / 鄭閔聲 1萬2000人口的桃園市復興區,是全國醫療資源最匱乏的偏鄉之一,當地居民若不幸發生心肌梗塞等急重症,至少得花一到兩小時車程,才能轉診接受治療。但偏偏有66%接受整合性篩檢的40歲以上民眾,有血糖、血壓、膽...

閱讀詳情 »

中秋佳節將近,不少家庭都會準備應景的月餅來食用;然而,高雄市立鳳山醫院營養治療科廖嘉音營養師提醒,月餅常含有高油、高糖、高鈉、高膽固醇的飲食陷阱,若有慢性疾病者更應謹慎食用,以免造成身體不適喔!  中秋免不了吃些應景的月餅,但廖嘉音營養師提醒,月餅不僅熱量高,且通常油脂、糖分、鈉含量及膽固醇也都偏高...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28歲的張先生每年都會安排健康檢查,這幾年發現有稍微貧血的情形,因為無其他症狀所以沒有就醫檢查。不過張先生最近一個月出現容易腹脹、難以消化的情形,進一步檢查發現是幽門桿菌感染。醫師指出,幽門桿菌的感染會造成血球流失及血球原料吸收不足,才會近一步引發貧血。 書田診所胃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