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父母如何拿捏孩子接觸3C? 專家提出使用建議

  全球即將面臨新一波5G超高速行動網路衝擊,對於新一代年輕人來說,除了電腦、電視,就連觸控式智慧型手機跟平板都與生活密不可分。但過度使用容易造成視力損害,「何時能讓孩子接觸3C產品」已成為家長的一大難題。根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除了不該讓嬰幼兒接觸3C產品,就連青少年都應設定3C產品的使用界線,才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

  新世代父母該如何拿捏孩子接觸科技產品?過早接觸怕造成小朋友近視、認知與社交技巧降低或接收不良的價值觀,更甚者過度沉迷影響課業與健康;但若一味禁止,又擔心孩子無法透過現代科技幫助學習,未來不易在這個高度科技化的社會生存。對此,2016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匯集各方專家意見,提出了兒童、青少年該如何使用3C電子媒體的建議。

  首先是1歲半以下的嬰幼兒,由於眼球、腦部還未發育成熟,應避免使用3C產品。中壢双眼明眼科診所院長張鈞凱指出,幼兒2歲前是手眼發展的年齡,包括認知、語言、運動與社交情緒技巧,都無法藉由單方面接觸電子媒體學習,必須在1歲半之後才能開始,同時大人要篩選優質節目並陪同觀看,從旁以幼兒能理解的方式,重新解說節目內容,幫助幼兒吸收。

  至於2至5歲兒童,建議每天接觸電子媒體的上限為1小時,長輩仍須陪同觀看並教導。研究顯示,幼兒使用電子媒體時間過長易造成肥胖、睡眠減少,影響認知、語言、社交與情緒控制。張鈞凱醫師表示,有些父母或照顧者常使用手機、平板當作安撫小朋友情緒的工具,雖然短期有效,但長期下來反而會妨礙幼兒學習情緒調節與自我控制的機會。

  而6至18歲的兒童、青少年,建議每日不超過2小時為宜,此外還需限定使用的時間、地點與內容,讓孩子在現實與虛擬世界中取得平衡,不可擠壓到學習、吃飯、運動與睡眠的時間。尤其睡前1小時切勿使用,以免螢幕藍光影響體內褪黑激素分泌,干擾睡眠品質。

  專家建議在家中設置「3C禁區」,全家約法三章,在這個區域中禁止使用任何3C產品,最重要的是大人必須以身作則,在小孩面前克制自己使用手機、電腦、電視的頻率,同時一定要跟其他照顧者,如祖父母等事先溝通好,全家共同遵守一致的電子媒體使用標準,才不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張鈞凱醫師認為,家長是小孩的最好榜樣,需要扛起擔任3C媒體領航人的責任,除了教導孩子使用網路該具備的禮節與隱私、個資等自我保護之外,適時地放下手機或電視遙控器,好好陪伴孩子運動、玩遊戲,聊聊學校發生的各種趣事。這樣不但能減少孩子因接觸3C產品引發近視的機率,也可促進小朋友身心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相關推薦

華航機師染疫案擴大延燒,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機師在本土感染機率不小,而華航內部可能早就暗藏好幾波「隱形傳播鏈」。不過,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認為,他同意有隱形傳播鏈,但「這些傳播鏈似乎都斷掉了」。 華航機師案染疫人數擴大,黃立民今天受訪時表示,機師除了可能在外站染疫,本土感染機率也不小。他...

閱讀詳情 »

華航機師陸續爆出確診名單,其中1名機師檢驗出抗體呈陽性。該名機師的一雙兒女就讀桃園市西門國小,1人檢出陽性反應,1人檢驗出陰性反應。目前機師的一對兒女都已在家隔離中,但求慎重,2個班級的學生從今天開始自主停課一週,5月5日恢復上課。西門國小也將採取線上教學方式進行補課,後續衛生局也將安排學生進行抗體...

閱讀詳情 »

記者金仲達/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重創各地觀光業。隨著感染源不明的病例出現,企業擔心員工面對面接觸會增加群聚感染風險。為免出現一人中標以致全公司被隔離的情況,目前不少大型企業都改採遠距辦公或是分組代理人制度,避免業務停擺。新的內部通信系統乘勢而起,帶動新一波「行動辦公室」。 目前不少企業透...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今(28)日驚傳有學生染疫,校方一早僅表示「以官方公告為準」,引發揣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回應了,相關學生染疫個案不會公布校名,但能透露的是,屬於境外移入個案,是在居家檢疫期滿後採檢,並未進入校園之內,外界不必過度緊張。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例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