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太油不只是肥胖問題 血液循環不暢恐眩暈擾

  現年50多歲的張先生邁入中年階段,身體機能大不如前,平時已懂得盡量管控飲食習慣,卻因難得春節圍爐心情大好,年節期間酒足飯飽、欲罷不能,還胖了一圈,孰料過完年卻引發嚴重眩暈症,緊急送醫治療。

  頭暈的症狀在日常生活很常見,通常感覺頭腦昏昏,並不會伴隨噁心、嘔吐等;然而眩暈來襲時,會感到周遭事物景象天旋地轉,甚至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的狀況,甚至無法站立、影響聽力等。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年後眩暈症的患者變多,往往是因為在年節期間大吃大喝,高油高熱量的飲食不忌口,或食用過多垃圾食物,導致膽固醇、血脂肪在血管內造成沉澱而阻塞,引發血液循環不順暢,造成局部缺血,若再加上平時工作壓力過大、用腦過度,若不積極治療症狀常常復發而令人心生恐懼,且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眩暈症在臨床上常見病變多發生於內耳,除銀髮族病患常因內耳生理功能自然退化外,最常見的病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神經萎縮、內耳前庭及三半規管之淋巴液積水腫脹等。主要源自人體平衡系統功能失調,涵蓋視覺系統(眼睛)、本體感覺系統(身體感覺神經)和前庭感覺系統(小腦、大腦、腦幹及位於內耳的前庭和3個半規管),當其中任1部位出現異常,或系統間無法進行協調,就會產生眩暈症。

  李宏信指出,根據不同病發的原因,介於30至50歲的中壯年患者,常見的眩暈症有3大類,包括:(一)最為常見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以及梅尼爾氏症和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是當頭轉動或移轉頭部時,前庭系統的耳石脫落在異常位置,產生眩暈症狀,約數秒內結束發作;(二)前庭神經炎是前庭神經受到感染,進而產生眩暈、嘔吐,症狀發作突然、可持續幾天;(三)梅尼爾氏症又稱為「內耳淋巴水腫」,由於內耳過度腫脹,壓迫內耳神經致使平衡系統受干擾,症狀從20分鐘長至數小時不等,復發率極高,恐損害聽力;(四)過勞、焦慮容易緊張的人,也常受情緒影響,當自律神經過度興奮,一直處於緊繃的心情,最易影響內耳功能,也容易產生眩暈症。

  當出現急性眩暈症狀時,患者會感到天旋地轉,甚至無法行動,必須掛急診治療來緩解症狀一般採取打針、打點滴,症狀很快就能解除。李宏信說明,眩暈治療,多以利尿劑來排除體內之鹽分及水分,用以降低內耳壓力;直到病情穩定後,同時以增加血液循環藥物,來增加內耳微小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則要以神經滋養、血管擴張等藥物為主,患者需耐心服藥,切勿緊張,保持心情平穩,才能改善內耳生理功能而達到不易復發的成效。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作息難以調整,就連飲食也無法正常用餐,外食又多高油、高鹽、高熱量的陷阱,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醒,當眩暈發作或常有發作病史,也許服藥後症狀暫時獲得控制,但平時必須保持身心平衡、避免過度疲勞或焦慮,並留意控制三高症狀,就能有助改善內耳神經功能,降低復發機率。

相關推薦

鼻竇炎依照症狀持續的時間長短,又可再區分成急性、亞急性與慢性鼻竇炎3種類型;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若有因感冒引起急性鼻竇炎時,最好及早治療才能及早根治症狀,避免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問題。  鼻竇炎是很常見的鼻腔感染、發炎問題,依照症狀持續的時間長短可區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 急性鼻竇炎:症狀持...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身體會因為天氣驟變,產生莫名的不舒服。日本佐藤淳醫師經過多年研究,將因天氣變化引起的毛病為「天氣痛」。因為天氣變化形成的症狀,常是氣溫、氣壓、濕度三大因素所形成,當三者之一發生劇烈變化,就容易引發各種病痛。 1.低溫易有天氣病  注意保暖降低身體疼痛 氣溫下降後,不少人會覺...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醫師,我女友要我來打子宮頸癌疫苗…」一名年僅24歲的年輕男子一進診間就直接要求要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王建淳觀察,近來有這類健康意識的男性其實越來越多了,而大男人開口要打子宮頸癌疫苗,其實要防的是...

閱讀詳情 »

為照顧國人健康,衛生福利部成立不少專線來幫助民眾保護自己與家人安全、解答民生健康議題並照顧民眾心理健康等,一起來瞭解有哪些服務吧!  【113 保護專線】適用於家庭暴力事件,老人、兒童少年及身心障礙者保護,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通報或求助諮詢。免費專線,全年無休。 【1919 食安專線】舉凡食品檢舉、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