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水電工高處摔落,沒傷到腦卻頻眩暈 原來是耳石脫位作祟

頭暈目眩別輕忽,小心可能是耳石脫位作祟!1名從事水電工作的男子,日前工作時不慎從高處摔落,之後不管是抬頭裝電燈或是低頭查水管,總會出現天旋地轉的暈眩持續數10秒,讓他非常困擾。一度懷疑是腦部損傷引起,回診神經外科檢查,卻未發現腦部病變。直到轉診至耳鼻喉科後,才終於確診其眩暈問題,其實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也就是俗稱的耳石脫位導致。

水電工高處摔落,沒傷到腦卻頻眩暈 原來是耳石脫位作祟

頭暈目眩別輕忽,小心可能是耳石脫位作祟!(圖片僅為示意,非當事人)

耳石脫位其實是一種「良性陣發性姿勢性暈眩」 這些人可能誘發

什麼是耳石脫位?為何會引起暈眩發生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李奕輝解釋,人體內耳裡有一些碳酸鈣的結晶,像小石頭一般,稱作耳石。這些耳石正常來說,會附著在人體內耳掌管平衡的接收器上,幫助維持穩定的姿勢。

可是,一旦這些耳石因故鬆脫,掉到另一個平衡接收器——半規管當中時,就會在頭部姿勢改變的時候,導致瞬間眩暈的現象發生;而這種眩暈症就叫做「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也就是俗稱的「耳石脫落症」。

事實上,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是所有眩暈症當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常發生在老年族群。年輕人罹患此疾病者較為少見,即便有通常也多發生在頭部受撞擊,或者因頭部劇烈甩動後造成耳石脫落、脫位所引起。上述案例中的這位水電工,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而產生眩暈不適。

水電工高處摔落,沒傷到腦卻頻眩暈 原來是耳石脫位作祟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是所有眩暈症當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常發生在老年族群。年輕人罹患此疾病者較為少見,即便有通常也多發生在頭部受撞擊,或者因頭部劇烈甩動後造成耳石脫落、脫位所引起。

頭一動就暈、冒冷汗、想吐?可能是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惹禍

李奕輝醫師提到,「良性陣發性」顧名思義代表該症狀經常突然發生,過一段時間又突然好了;而「姿勢性眩暈」代表暈眩的發生,多和人體姿勢的變換,進一步誘發有關。

最常見的發生時機是頭部低下、後仰方向動作改變時,例如:從坐姿或站姿轉為平躺的姿勢(忙碌了一天,晚上躺下時最明顯)、從平躺的姿勢轉為坐姿或站姿(尤其在一大早起床時)、上理容院躺下洗頭時、抬頭看架子上的東西時、彎下腰撿東西或穿鞋時,甚至一些運動(例如:瑜珈術或彼拉提斯)中某些姿勢都可能誘發。

一般來說,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發作時,患者會感到有天旋地轉的感覺。若頭部維持不動,幾秒鐘後天旋地轉會自動消失,通常不超過1分鐘;重複同樣動作的時候,眩暈又會發生。

此外,有些人可能還會伴隨有冒冷汗、嘔吐的現象;但其他時間只覺得暈暈的、浮浮的、略有不平衡感。這種症狀可能持續幾天至幾個星期而後消失,有些人則可能再次發生,嚴重干擾患者日常工作、生活的進行。

水電工高處摔落,沒傷到腦卻頻眩暈 原來是耳石脫位作祟

一旦民眾發現自己有莫名天旋地轉、眩暈的症狀,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釐清原因才是。

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會好嗎?醫:「耳石復位術」成功率約可達8成

因此,李奕輝醫師建議,一旦民眾發現自己有莫名天旋地轉、眩暈的症狀,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釐清原因。引起耳石脫落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頭部受撞擊、內耳發炎、血液循環不良或退化、長期臥床等皆有可能。

若經確診為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除了服用藥物輔助減輕頭暈、嘔吐的症狀外,「耳石復位術」也是另一治療選擇,主要是經由一連串頭部的動作將耳石從半規管中倒出來,只要耳石不在半規管就不會誘發眩暈。

一般來說,針對這類患者耳石復位術效果很好,通常一次的復位術成功率可達8成左右。就以上述案例來說,就相當幸運,僅在門診接受一次的耳石復位術,眩暈就消失了,不需要再吃藥治療,工作和日常活動也不再受困擾。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61/7023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七月以來,氣溫逐日飆升!醫師提醒,酷夏防暑應謹記「通風、遮陽、補充水份」三要訣,並減少中午前後在戶外停留的時間、多喝水、做好防曬。特別是嬰幼兒、老人、孕婦、肥胖、慢性病及代謝症候群患者,以及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的民眾,都是中暑好發的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台北市振興醫院急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肝癌位居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二位,主要致病原因為慢性B肝與C肝,而血清病毒的濃度和肝細胞癌的發生機率密切相關。榮陽團隊研究證實,健保給付慢性B肝患者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政策,可有效減少3倍肝癌發生風險,防護效果顯著。此項重大研究成果也已刊登於胃腸與肝臟學領域排名第一的期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台南市有位老婦人,日前在養護中心接受照護時,背部竟長了十公分褥瘡,家屬質疑照護不當,因而到該中心丟雞蛋抗議!高齡化社會來臨,使得因病失能而長期臥床的情形也越來越多,以致容易產生褥瘡的困擾;其實,在照護失能病人時,除了定時幫病人翻身,避免褥瘡出現外,氣墊床輔具的使用,也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據統計,每6名中風者,就有1名為心房顫動患者。全台約有20萬名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超過一般人3倍以上。醫師建議患者,必須規則服藥才能降低中風機率。為此,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推出「心凝守護卡」,期望患者確實填寫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用藥紀錄表,避免忘記服藥而發生中風的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