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沒事「搞操煩」 原來是焦慮症作怪

沒事「搞操煩」 原來是焦慮症作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退休的模範母親阿華姨在家帶孫子,做志工,大家都十分羨慕她,但是阿華姨一直有個不敢跟人說的困擾,就是自從去年大兒子突然心肌梗塞後,雖然大兒子治療狀況很好,沒有任何後遺症,但阿華姨就是覺得每天都過得很不安穩,一下子擔心兒子女兒有沒有照顧好自己、一下子擔心先生開計程車會不會遇到意外,就連自己早上要去市場買菜、家裡掃地、晚上倒垃圾,都會擔心自己做不好、趕不上時間。最痛苦的是,這種「搞操煩」的感覺好像都不會停,即使假日沒事在家,還是會「沒事找事煩」,就連晚上睡覺都因為胡思亂想而睡不著,白天更是感到疲勞、全身緊繃又肌肉痠痛。

病態焦慮讓人感覺疲倦 甚至出現不適症狀

臺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李吉特醫師表示,阿華姨的狀況就是典型的焦慮過了頭,成了焦慮症!每個人遇到未知狀況都會因不確定感而緊張、擔心、緊繃,這就是所謂的焦慮。正常的焦慮通常不會太礙事;有時,適當的焦慮甚至可以提升人在困境中的表現。

但是某些人會因體質、心理素質、壓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一段時間進入所謂「病態焦慮」的狀態,變得對太多事情感到焦慮,或是焦慮的程度太嚴重,這樣的狀態久了,人會非常疲倦,甚至會出現失眠、身體不適等症狀。到了這時候,醫學上會認定這達到了「焦慮症」的程度,務必需要接受精神科專門的協助和治療。

尋求專業協助、改善焦慮症 人生重新美好

李吉特醫師也說,焦慮症的痛苦指數相當的高,但往往被一般人說成是「自尋煩惱」,讓人不敢尋求協助。但事實上,只要能尋求專業協助,透過精神科醫師的詳細評估,配合藥物、認知訓練、放鬆訓練、心理治療等療法,再搭配規律作息、運動、壓力管理等生活調整,焦慮症往往是能夠改善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28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柯欣妤報導)隨著3C產品使用時間的增加,眼部疾病的分布年齡也有年輕化趨勢,常見的眼部疾病包括青光眼、白內障、乾眼、黃斑部病變等;藥師指出,一般眼部疾病能夠使用眼用藥品治療,不過還是建議平時就從藥膳飲食做起,妥善做好眼部保養。兩藥間隔五分鐘  妥善保存成效彰臺北市立聯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30多歲的男子,在上班時常會放空發呆,也經常聞到燒焦的味道,直到後來症狀越來越頻繁,經過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癲癇。服用抗癲癇藥物後,就從此沒有聞到異味,上班時也不會突然放空發呆,工作的表現也改善了。癲癇屬神經系統疾病 發作病徵多樣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周秉箴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人追求健美身材,勤練六塊肌、人魚線、馬甲線,但是仰臥起坐姿勢不正確,卻易造成腰椎、頸椎受傷。醫師指出,仰臥起坐運動時,千萬別用手抱頭、刻意用手肘碰膝蓋,以免發生運動傷害。錯誤姿勢 造成腰頸受傷想要擁有結實腹部線條,甚至是傲人的六塊肌好身材,許多人第一個想法,就是做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糖尿病不是大人的專利!當家中孩子出現口渴、上廁所的頻率增高,或是容易疲倦,開始出現胃口不好、體重頻掉的情形,有可能就是第1型糖尿病的徵兆,醫師提醒,第1型糖尿病一旦發病,終身得注射胰島素,否則可能會危及生命。第1型糖尿病15歲以下孩童青年易好發  康泰基金會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