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季節轉換溫差大 守護心血管健康這樣做

季節轉換溫差大 守護心血管健康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季節轉換,溫差的變化容易導致血管收縮及血壓升高,嚴重會引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狀,因此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按時服用藥物控制病情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現感冒、胸悶或心悸等症狀,即使症狀輕微也不能輕忽,以免小病不就醫、反成大病。

心臟病主因仍為不當飲食與生活習慣

雖然目前醫療上已發展許多可以檢查及評估心血管的儀器,也有許多針對心臟血管疾病新的治療方式,但根據研究指出,發生心臟病主要原因仍為不當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所引起!

多從新鮮食物獲取所需營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每天應攝取3份蔬菜(1份蔬菜煮熟後約半碗)及2份水果(1份水果約1個拳頭大小)。動物性脂肪應該要避免,少吃脂肪含量多的肉類,選擇瘦肉較佳。魚和肉兩者所含蛋白質差不多,但是,魚類所含的脂肪量較低,所以選擇魚類較好。盡量由新鮮食物中攝取所需要的營養。

每週150分鐘中度活動

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並加速熱量消耗,減少膽固醇及脂肪的堆積,可預防及改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增加肌耐力並預防跌倒,更重要的是能激發腦部多巴胺的分泌,讓大腦擁有「愉悅」的感覺,促進身心健康。其實成人每週只要達到150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就可以達到最基本的健康效果!運動可以累積計算,不過要注意,活動至少每次都要維持10分鐘以上。

正向面對生活 緩和焦躁情緒

另外,現代人不可忽視壓力的影響!長期深處在壓力之中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血壓升高,活化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容易導致心臟血管疾病的發作。學習轉換心情面對壓力,緩和焦躁的情緒,正向面對生活,也能減少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

 

健康生活習慣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血管的保養應該是戒菸、少喝酒、少生氣、多喝水、多運動、選擇對的食物,維持健康生活習慣,若能加上充足的睡眠,更能夠促進血管健康,降低罹患心臟病、中風及其他血管疾病的風險。(文章來源:國泰綜合醫院社區護理組個案管理師黃瀞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2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哨聲響起,藝人李國毅與龍安國小的小朋友們奮力向前衝,這是教育部與董氏基金會共同推動的「大跑步計畫」。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兒童青少年都知道運動的重要,但卻不到六成有固定的運動習慣。加上課業壓力,長期下來體能愈來愈差,令人堪憂。此次受邀擔任活動代言人的李國毅,熱愛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高度近視患者注意!動過雷射手術,視力卻愈來愈模糊,甚至度數飆升,恐是白內障作祟。一名中年男子,原本兩眼近視7、800度,日前接受雷射近視手術,2年後,度數卻飆升至1200度,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罹患白內障。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近來有許多高度近視患者,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人以為更年期是女性的專利,甚至以為進入更年期都會罹患憂鬱症等迷思,但是,不論男女,總有一天都要面臨更年期的到來,到底更年期是什麼?更年期有什麼症狀?如何判斷自己已進入更年期了呢?五月母親月將至,讓我們一起愛母親,了解女性的更年期。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詹景全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38歲林小姐是名髮型設計師,體重達77公斤,全臉都是痘痘,常被客人譏笑「壞看面」,她終於下定決心減重,每天只吃兩餐,餐餐水煮食物,在8個月內狂瘦24公斤;不料,身體雖然瘦了下來,臉部肌膚卻變得皺巴巴,法令紋也更深了。林小姐說,由於工作忙碌,吃飯時間不固定,下班後常大吃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