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沒蛀牙,比較容易有牙周病?

沒蛀牙,比較容易有牙周病?

網路傳言說「沒蛀牙,就容易有牙周病」,真的是這樣嗎?柏登牙醫院長黃斌洋醫師表示,以臨床觀察上來看的確有這樣的趨勢,但目前尚未有確切的科學證據可以支持這種說法,這說法仍有爭議!黃斌洋醫師提醒,無論是蛀牙或是牙周病都是細菌所引起,只要每日認真潔牙、定期回診檢查,就能降低口腔疾病的發生率。

 

沒蛀牙,比較容易有牙周病?

 

網路傳言指出「沒蛀牙,就容易有牙周病;有蛀牙,就比較不會有牙周病」,這說法可信嗎?黃斌洋醫師說明,蛀牙牙周病都屬於細菌造成的疾病,但蛀牙牙周病的細菌種類不同,較難同時共存,因此在臨床觀察上有這樣的趨勢,但這種說法卻仍未獲科學證據支持!

 

黃斌洋醫師解釋,造成蛀牙的細菌以「革蘭氏陽性好氧菌」為主,日常進食後,此種細菌會在口腔中大量繁殖,不僅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也會分解殘留在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而讓牙齒酸蝕、產生蛀洞;而造成牙周病的細菌則是以「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此種細菌也會隨著食物殘渣附著在牙齦溝,日積月累鈣化形成牙結石,若未定時清除結石,將會造成牙齦出血、牙齦萎縮等牙周病的症狀。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飲食習慣、衛生習慣不同,會造就不同的口腔環境;然而,無論是蛀牙或是牙周病,預防之道都在於徹底潔牙。黃斌洋醫師提醒,每日進食後潔牙,可減少因食物殘渣導致的牙齒酸蝕與蛀洞;而定期回診洗牙,可減少牙結石堆積造成牙周問題惡化,如此才是維護口腔健康的最佳方法。

 

口腔疾病相關問題,建議諮詢「牙科」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北台灣牙醫植體醫學會前理事長暨柏登牙醫院長 黃斌洋醫師

 

延伸閱讀:

【保養牙周的方法】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3949

【蛀牙,常見卻不了解的疾病】 https://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2948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沒蛀牙,比較容易有牙周病?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女性乳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第4位,在台灣,發生年齡更比歐美年輕了10歲左右,有些風險不得不防!醫師提醒,國外研究發現,30歲以下罹患乳癌,有3成3帶有遺傳性的突變基因,30到39歲的乳癌患者則約2成2,也就是說,越年輕的患者越有可能是...

閱讀詳情 »

文/ 鍾雲霓《痔瘡自救全書:痔瘡專家教你預防、診斷、自療、術後保養,搞定國民病一本就通!》 作者/鐘雲霓 即使肛門受傷,和身體其他部位相比仍可較快恢復, 因此大部分急性肛裂只要經醫師正確診治,最短兩天、最多兩個月便可復原。 一位年輕男子走進診間,從穿著到舉手投足的氣息都像極了大學生,看了一眼病歷,啊...

閱讀詳情 »

文/ 鍾雲霓《痔瘡自救全書:痔瘡專家教你預防、診斷、自療、術後保養,搞定國民病一本就通!》 作者/鐘雲霓 無論便祕或腹瀉,不穩定的排便狀態都容易帶來痔瘡問題,常便祕也會導致糞便堆積、長時間對腸道產生刺激,而「高纖低脂」是穩定腸道的基本飲食概念。 「醫師醫師,你能不能教我要怎麼吃才不會便祕、大腸也比較...

閱讀詳情 »

每一千個新生兒中約有 10 個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在台灣每年有三、四千罹患心臟病的新生兒誕生,其中不乏需要龐大醫療資源與生活協助的家庭。2008年開始,以善的力量為核心精神的NU SKIN,以「NU SKIN如新中華兒童心臟病基金」攜手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台大醫院附屬兒童醫院等合作夥伴,經11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