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攝護腺肥大 3種常見手術方式一次看

治療攝護腺肥大 3種常見手術方式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王伯伯82歲,以前因冠狀動脈阻塞問題放過支架,定期在吃抗血小板藥。同時有攝護腺肥大問題,已經吃藥數年控制,但在接受肛門瘻管手術後突然尿不出來併大量血尿,反覆被放置導尿管;於門診檢查後發現攝護腺大達約120ml,比正常人大了約五倍以上,且膀胱功能嚴重退化。

男性50易出現攝護腺肥大 刮除術電刀手術風險高

臺中榮總泌尿外科林嘉彥醫師說,男性大概在50歲左右就會漸漸出現與攝護腺肥大相關的小便問題,而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處,相當於決定解尿順利於否的閘門,只要這個閘門太窄,就可能造成尿不出來、尿失禁、夜尿、頻尿等問題。

目前健保有給付的手術是刮除術電刀,是用通電的手術刀從尿道進去清除攝護腺,相對來說費用便宜,但林嘉彥醫師也提及,因為這是用手術刀「一勺一勺刮除」,很容易不平整、出血多,所以手術時間長、對於年紀大的患者來說風險會提高。

攝護腺手術以雷射汽化最常見 剜除手術切除組織較完整

而雷射汽化是近年泌尿科醫師常用的手術,以高能量的雷射取代傳統手術刀,出血量明顯減少,安全性提升,手術時間也縮短。不過,攝護腺較大的病人可能手術之後,攝護腺的組織還是沒有清乾淨、隔幾年又復發。

林嘉彥醫師認為,剜除手術是攝護腺明顯肥大的患者的更好選擇。手術切除增生的攝護腺組織也最完整,幾乎不必擔心有生之年,攝護腺肥大還會再發,而需要再次手術。

攝護腺手術有造成性功能障礙風險 尋求適當方式對症下藥

任何的攝護腺手術都有造成性功能障礙的風險,像是逆行性射精、勃起困難等,所以手術前還是要跟主治醫師討論相關問題。林嘉彥醫師提醒,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若服藥後,仍解尿不順暢,長期會增加膀胱負擔,若忽視此狀況,恐對膀胱造成無法回復的永久性傷害,因此要儘速就醫,尋求適當的方式治療。

【延伸閱讀】

他B肝帶原40年爆肝炎 黃疸指數高出正常人十倍!

長期使用耳機 恐成「娛樂性聽損」高風險族群

線上學習成趨勢 學童近視不可不防

糖尿病共病多 腸泌素智慧控糖,兼顧保護器官助減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4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電影《父親》述說的是1位男性長輩面臨失智症困境時,自己與家人的影響與變化。倘若失智症不再是電影的片段,真實發生在自己身上時,該怎麼辦呢?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於上月18日舉辦健康講座,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睿蘋分享失智症的主題,包括失智症的症狀,並提出預...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從事營造業的工地主任陳先生,平常早出晚歸,沒時間運動維持體能,與工人乾一杯更是家常便飯,抽菸長達20年,家族又有高血壓病史,近幾年發現胸口常有悶悶的感覺,但都是一下子就好了因此也不以為意。有一天在工地吃飽喝酒後,睡午覺時莫名感到胸口劇烈疼痛、喘不過氣,立即被工人們送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急重症患者住進加護病房,都需透過儀器監測生理跡象,血氧濃度就是重要指標,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少「隱形缺氧」確診者猝死,引發關注,一時之間,人人自危,血氧機大缺貨。醫師提醒,血氧濃度一旦低於90%,就需立即就醫。 低血氧就是缺氧 嚴重恐器官衰竭或死亡 家醫科醫師黃農茵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常感到眼睛黏乾澀灼熱,甚至有異物刺痛感嗎?小心可能是乾眼症惹禍!安南醫眼科中心洪純玲副院長指出,隨著冷氣團報到,天氣變得乾冷,臨床上因乾眼症就醫的患者有逐漸增加趨勢,患者不僅會感到眼睛乾澀灼熱、異物感、刺痛、畏光等症狀,嚴重時可能還會讓視力短暫模糊。乾眼症缺水性較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