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NOW健康 陳如頤/特別報導】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先生30多年的文創經驗,自從2001年成立「法藍瓷」(FRANZ)品牌,法藍瓷將中國傳統最具代表性的「瓷器」(China)發揚光大,讓瓷器超越傳統,開創新的美學經濟,更站上國際精緻禮品的舞臺,成為全球前5大陶瓷品牌。


法藍瓷20年走來 創辦人陳立恆一生與創意結緣


法藍瓷品牌今年邁入20周年,陳立恆一生與創意結緣,從海暢集團一路走來,以創意為核心,科技為後盾,人文藝術為訴求,市場為導向,結合設計、生產、行銷與服務管理和品牌理念,創造出最具有文創競爭力的價值鏈。並於2018年起,持續結合科技、人文及藝術,打造法藍瓷生技品牌。


陳立恆指出,法藍瓷以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打造真善美的人生,因此在科技方面就必須不斷突破。無論在材料的應用、技術的精進,都要跟得上國際社會的腳步,然後才可以做全球的布局與競爭。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陳立恆指出,法藍瓷以科學求真、人文求善、藝術求美,打造真善美的人生。(攝影/王愷)


海暢集團時期就引進3D列印 成立研發部門突破技術瓶頸


陳立恆提到,在海暢集團時期,約莫90年代末期,就幫迪士尼、華納兄弟代工,當時美國已經率先運用3D列印技術,國外寄來的模型就已經是用3D打印,相當先進。也因此,在2002年便投入100多萬美金購置3D列印器材設備,決心要好好學習怎麼利用這項新科技。


「當年的3D列印只能做出樹脂或者是金屬,還沒辦法印陶瓷。」陳立恆說。法藍瓷2001年創品牌時,其實就有3D列印設備,只是還沒辦法應用在陶瓷;2002年開始,法藍瓷在品牌上多有琢磨,需要大量的原型創作,當時只能用樹脂做出陶瓷的原型、模型,然後再製成石膏模,去做大量生產的陶瓷。所以就思考,若在打樣時就可以採用陶瓷3D列印該有多好,於是就成立一個研發部門,專攻這方面研究,研究過程中也與多所大學進行產學的合作,希望取得更快捷的方式來突破技術的瓶頸。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2018年中旬,研究團隊使用氧化鋯來進行3D列印,並且列印出如珠寶般細緻的觀音。(攝影/王愷)


法藍瓷將3D列印應用至全瓷冠 並取得衛福部醫材認證


2018年中旬,研究團隊在材料上已跳脫一般陶瓷的高磷土,而是使用氧化鋯來進行3D列印,並且列印出精細的雪花、小青蛙,後來甚至還製作出如珠寶般細緻的觀音。陳立恆表示,當時公司研發部的同事就提到,目前氧化鋯是瓷牙的主力材料,而我們既然可以列印出如此精細的觀音,那麼要製作瓷牙冠並不是問題,只是這個想法要能夠商品化,必須先取得衛福部的醫材許可。


陳立恆說,為了讓法藍瓷將3D列印應用轉向高科技陶瓷的全瓷冠,便於2018年即成立生技公司,2019年底開始授權牙科診所,2020年取得衛福部GMP與醫材認證,未來瞄準通過美國FDA認證。希望運用科技的力量,搭配過往陶瓷藝術的美學涵養,作為數位化瓷牙列印的開端,未來可能以授權的方式,與牙醫師、牙技師攜手,造福更多患者。


為患者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提升微笑曲線燦爛度


法藍瓷最新通過認證的3D列印瓷冠,導入智慧製造概念,採用了「加法製程」,先設計出患者的牙冠,再從零開始一層層列印氧化鋯,不僅數位化程度高,且過程環保有效率,最終的成品之性能亦遠超乎TFDA的要求,成形一步到位,表面平滑,更加精準貼合,可說是缺牙、齲齒、愛美人們的新選擇。


陳立恆強調,法藍瓷將結合品牌、技術、服務,為產品打出一個新的市場,並透過數位美學牙科的概念,為患者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讓微笑曲線的燦爛度更符合美學與質感。


法藍瓷邁入20周年 創辦人陳立恆轉攻生技從「瓷」出發

▲法藍瓷生技實際上,就是法藍瓷品牌、美學概念的延伸。(攝影/王愷)


法藍瓷跨足生技領域 延伸品牌、美學概念


對於法藍瓷從國際精緻禮品跨足到生技領域,陳立恆坦言,其實他的初衷還是一致的。法藍瓷生技實際上,就是法藍瓷品牌、美學概念的延伸。陳立恆認為,光靠研發與技術端的知識經濟並不足夠,必須提升全民的美學教育,才能在「美學經濟」(Aesthetic Economy)的時代脫穎而出。法藍瓷「以瓷載道,道法自然」的精神,透過「研究人性、訴諸理性、創造感性」的商業管理與創新思維,成功建立「品牌價值鏈」,向世界傳遞融合東西藝術的瓷尚美學。


陳立恆對於品牌的下一步有明確的規劃,希望將3D精密陶瓷列印的創新應用與服務,讓MIT自有技術創造出的全瓷冠導入GMP品管,未來也將投入研發隱形矯正、瓷牙色彩數位化,甚至讓3D列印能應用到ICT(資通訊)產業、SOFC(化工產業)、航太產業與醫材(如骨材)等不同領域。法藍瓷生技將以領先歐美的創新研發,運用法藍瓷的時尚美學,整合品牌、品質、品味,讓台灣品牌持續揚名國際、造福人群。


32歲那年檢查出肝硬化 養生追求身心靈平衡


至於陳立恆對養生的觀念,他提到,32歲那年時,在榮總檢查出肝硬化,被宣告剩6個月的時間。後來幸運地熬過來後,在60幾歲時,發現自己有了抗體,原因是在高中時得過了B型肝炎,也因為這樣的經歷,了解到健康的重要及寶貴。


陳立恆說,對於做事業的人來說,每天的心情起伏都不大穩定,控制好心靈上的安定也是養生很重要的環節。從心靈上到肉體上,是息息相關的,使命感和信仰能讓自己堅持下去,也能警惕自己不要輕易放棄,對於養生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陳立恆期許,在理想的實踐下,可以做到身心靈的平衡,那就可以走得更長、可以走得更專,那麼發光發熱的程度就會不一樣。


▲法藍瓷創辦人陳立恆養生觀,追求身心靈平衡。(影片拍攝/王愷)


更多NOW健康報導
▸破解癌細胞血管增生詭計 導正腫瘤微環境增強免疫療法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創新生質能源研究 榮獲以色列總理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今天要為球友介紹鐵桿基本站姿設定,雙腳與肩同寬的部分,球友們可能不太知道所謂雙腳與肩同寬到底是要多寬或是多窄,所以要教大家與肩同寬的設定點,我們可以用兩腳掌的正中心為一個基準點,雙手手臂自然下垂時,手指會自然落在腳掌正下方,以此當作基準就不會有站太寬或是太窄的問題。 駐站教練温仕璿‧96年全國運動會...

閱讀詳情 »

你一定要嘗試的「軸心穩定」!軸心穩定=揮桿穩定「軸心」是身體轉動最重要的條件,任何旋轉動作一定會有「旋轉軸」,所以揮桿的身體轉動要好,軸心所先必須明確,但很多時候你不知該如何確認自己的軸心位置,這時你需要的「方法」!或許不是一個完成的揮桿動作,卻可以明確讓你練習軸心穩定的感覺,以下是我提供給的方法:...

閱讀詳情 »

這次要為高爾夫球友們介紹木桿上桿動作有關下肢的部分,常常看到球友上桿時右腳會抬起,如果從正面來看,右腳抬起時重心會稍後偏向左側;或是向後把臗關節打開,右腳打直,這樣也容易造成重心逆轉,而且右腳推直會產生上下起伏,上桿會不穩定。正確來說,上桿往右的時候,身體重心應該會往右半邊推過來,下肢重心會偏向大腿...

閱讀詳情 »

教學-正確手部動作增加揮桿流暢度流暢揮桿是協調身體各部位動作的綜合結果,那該如何調控手部與身體的協調是球友常見問題,手部動作在肘關節方面就只有「彎曲」跟「伸展」(打直)兩個方向最大關節活動度。試圖逆著身體原來設計的角度而執行動作皆會造成動作的不協調錯誤的手肘位置如影片說明與下圖:所以在身體與手部的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