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竹臺大分院陳葆如醫師提醒,弱視治療需把握7歲前黃金期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4歲的陳小弟弟看電視時總是頭歪一邊,而且會越走越近,家長帶陳小弟來到新竹臺大分院檢查眼科看診。視力檢查結果,陳小弟右眼最佳視力為0.5,左眼最佳視力為0.4。進一步經過散瞳後檢測,陳小弟有雙眼超過400度遠視,以及雙眼超過200度的散光,醫師提醒說:「陳小弟弟目前有弱視的問題,需要配眼鏡來矯正視力的發展喔!」

新竹臺大分院眼科部兒童眼科陳葆如醫師表示,許多家長往往對「弱視」不是很了解,一般而言,正常新生兒兩眼眼球結構正常情況下,視力的進展會隨著成長不斷發育變化。然而,因為許多因素造成視覺刺激不足或者不良,會造成視力發育的障礙。臨床上,矯正視力在4~6歲之間有一定標準:若4歲無法達到0.6,5歲無法達到0.7,6~7歲不能達到0.8~1.0,即有弱視的問題,需要矯正治療。

弱視的檢查最重要的兩個項目為「矯正視力檢查」,以及「散瞳後驗光檢查」。重點在散瞳後的驗光,主要是因為在散瞳後,小朋友真正的度數(通常是遠視),才會顯現出來。另外,在門診檢查中,同時也會判斷是否有斜視、眼瞼下垂、白內障、角膜白斑等疾病。若有疾病引起的視力發育問題,須盡早治療疾病本身。

陳葆如醫師表示,許多家長會詢問「戴眼鏡之後,度數就可以消除了嗎?」答案是「不會」!戴眼鏡的目的,是矯正因為度數,眼球無法正確發育所引起的視力不良。小朋友的度數如遠視和散光,通常會繼續存在的 ,不過,隨著年紀可能也會慢慢的改變。

另外,很多爸爸媽媽很害怕小朋友戴眼鏡,怕戴上就拿不下來了。事實上,發育的問題遠比兒童戴不戴眼鏡重要許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弱視的治療有黃金期!」,如果在7歲前沒有治療到發育的問題,通常7歲後進步的幅度會非常有限。也就是說,一輩子的視力都會有影響。因此,與其在意眼鏡的本身,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小朋友視力發展,將視力發展做為第一重要的目標。至於度數的部分,長大成年後,再依據當時情形,可決定隱形眼鏡或雷射手術。在七歲以前,要將小朋友視力發展當成首要的目標!

相關推薦

今(15)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新增台灣本土180例,為因應逐漸升溫的疫情,高雄市長陳其邁今宣布高雄防疫措施升為準三級防疫。陳其邁今(15)日宣布高雄防疫措施升為準三級防疫,其加強防疫措施包括外出時全程佩戴口罩,違規且屢勸不聽者將依「傳染病防治法」依法開罰、避免不必要的活動或集會,另外請民眾自我健康管理...

閱讀詳情 »

本土疫情嚴峻,除了升為疫情第三級警戒的台北市、新北市,全台多縣市也宣布採「準第三級防疫警戒」。嘉義縣緊急召開應變會議,嘉義縣長翁章梁宣布,嘉義縣採準第三級防疫警戒,關閉休閒娛樂場所、夜市、停止進香與繞境活動等;另外,也禁止嘉義縣公務人員非必要到雙北洽公、活動。疫情升溫,嘉義縣緊急召開應變會議,翁章梁...

閱讀詳情 »

銘傳大學下午於臉書發文表示,經過查證後,確認桃園校區有學生確診,該名學生為通勤上下學,並未住宿校內外宿舍,目前已就醫治療。校方也已掌握並通知相關同學,在家做好自主健康管理。銘傳大學於官網防疫專區公告,因應疫情指揮中心自即日起至5月28日提升雙北地區疫情警戒至第三級,將強化防疫措施,所有課程自5月17...

閱讀詳情 »

今天行政院上午召開臨時記者會宣布台灣單日本土確診達180多例,其中一位確診者在交代足跡時,稱近日有到萬華「買竹筍」,但疫調人員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個案應不只「買竹筍」,陳時中也坦言,該個案足跡染疫原因應另有其他關係。台北市茶藝館暴確診,其中一名確診者為某法官之父,為70多歲老翁。該個案稱近日有到萬華買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