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陳先生長期在內科看診領取糖尿病藥物控制病情,醫師提醒陳先生除須認真監測血糖、血壓的變化外,還須定期掛眼科追蹤視網膜健康狀況,留意視網膜是否有病變。

長期高血糖 導致腎、視網膜病變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鄭琪睿醫師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當前青壯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本身或許對於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無感,但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會導致體內許多小血管病變,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周邊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則包括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等等不可逆的變化。

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

鄭琪睿醫師說明,目前所知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得病的時間,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同時,抽菸、高血壓、高血脂也是病變的危險因子,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在視網膜上看到視網膜出血,或者血管瘤的變化,當病變嚴重程度增加,某些部位的視網膜血管會阻塞、滲漏,致使血液中的養分無法到達組織,造成組織的變形傷害,更進一步產生新生血管與纖維化組織,容易大出血或者造成視網膜剝離。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造成玻璃體出血

影響視力的病變主要包括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造成的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剝離,目前黃斑部水腫可以藉由眼球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治療,而且研究顯示在前兩年密集追蹤治療,可以更穩定控制黃斑部水腫,而當病況惡化到達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就需要以全視網膜雷射預防惡化,若已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則需要手術治療。

鄭琪睿醫師呼籲,雖然目前的醫學進步使得影響視力的病變治療較過去更有效果,但是當病情已經惡化到上述的程度,神經與組織已受到傷害,有時候即使網膜出血或者黃斑部水腫受到控制,也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視力恢復,建議病友們應該在糖尿病早期就開始定期追蹤,控制血糖血壓,避免嚴重病變為上上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臺北市地狹人稠,尤其校園及職業場域較密集,應積極預防以飛沫及空氣傳播的傳染病風險,統計105年臺北市結核病確診個案數為933人,其中校園(7~24歲)約佔4%,職場(25~64歲)約佔42%,佔總確診數46%。 預防肺結核 保持室內通風避免到擁擠場域 結核病主要的傳...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入夏以來全臺都壟罩在熾熱陽光中,身上老是有異味,腋下也常因為出現汗漬而陷入一片濕的窘境嗎?面對這樣的情況,許多人會利用止汗劑延緩出汗情況,也有許多人因為飽受多汗體臭困擾,迷信網路偏方,利用生薑切片、辣椒碘酒、山藥擦拭腋下,沒想到體臭問題無法緩解,反而造...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48歲的王先生突然昏迷、手腳癱軟被緊急送醫,醫師初步研判很可能是中風,經過仔細檢查才發現中風的原因原來是病人的心臟長了一個7公分大的黏液瘤。 對已經中風的患者 微創手術更適合 花蓮慈院神經內科醫師羅彥宇表示,當時病人出現急性栓塞性腦中風的症狀,加上檢查時也有聽到病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失智照護不只是一個家庭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沉重需要共同分擔的沉重壓力。依據失智症盛行率推估,新北市預估有3萬8千位失智症患者,面對漫長又沉重的照顧責任,對家庭照顧者不論在生理或心理都是沉重的負荷。 出現記憶減退常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 新北市衛生局副局長高淑真指出,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