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陳先生長期在內科看診領取糖尿病藥物控制病情,醫師提醒陳先生除須認真監測血糖、血壓的變化外,還須定期掛眼科追蹤視網膜健康狀況,留意視網膜是否有病變。

長期高血糖 導致腎、視網膜病變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鄭琪睿醫師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當前青壯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本身或許對於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無感,但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會導致體內許多小血管病變,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周邊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則包括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等等不可逆的變化。

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

鄭琪睿醫師說明,目前所知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得病的時間,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同時,抽菸、高血壓、高血脂也是病變的危險因子,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在視網膜上看到視網膜出血,或者血管瘤的變化,當病變嚴重程度增加,某些部位的視網膜血管會阻塞、滲漏,致使血液中的養分無法到達組織,造成組織的變形傷害,更進一步產生新生血管與纖維化組織,容易大出血或者造成視網膜剝離。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造成玻璃體出血

影響視力的病變主要包括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造成的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剝離,目前黃斑部水腫可以藉由眼球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治療,而且研究顯示在前兩年密集追蹤治療,可以更穩定控制黃斑部水腫,而當病況惡化到達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就需要以全視網膜雷射預防惡化,若已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則需要手術治療。

鄭琪睿醫師呼籲,雖然目前的醫學進步使得影響視力的病變治療較過去更有效果,但是當病情已經惡化到上述的程度,神經與組織已受到傷害,有時候即使網膜出血或者黃斑部水腫受到控制,也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視力恢復,建議病友們應該在糖尿病早期就開始定期追蹤,控制血糖血壓,避免嚴重病變為上上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隨著高齡人口比例增加、照顧者的年齡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因心理壓力而先殺受照顧者後自殺的照顧悲劇案件層出不窮,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家屬可透過關懷專線了解並使用相關資源以減輕照護壓力,千萬不要獨自承受壓力,各界應共同為終止照顧悲劇盡心力。 持續憂鬱、易怒、易流淚 應尋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薛太太有嚴重骨質疏鬆,於一次摔倒後背部疼痛,臥床不起。經檢查發現是胸椎第十一節壓迫性骨折。進行骨頭灌漿手術後背部疼痛雖然緩解,但下肢依舊麻木,仍然只能躺在床上,生活極不方便,薛太太想要靠手術治療,卻因骨質嚴重疏鬆作罷,醫師建議以脊椎固定鋼釘治療,患者術後已能坐起,復...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禽」況好差,因應H5N6疫情擴張,全台實施禁宰禁運7天仍擋不住案例增加,新竹縣成為繼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花蓮縣第6淪陷的城市。想要遠離禽流感疫情,董氏基金會強調,「吃熟食」、「勤洗手」是消費者自保不變原則!禽流感期間無需恐慌,用餐前、如廁後勤洗手,消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小學四年級的黃小弟半年來出現鼻塞、注意力一直無法集中的問題,成績直直落,因此老師懷疑可能是聽力問題,就診後父母表示黃小弟平常都用嘴巴呼吸,醫師確診為學齡前兒童最常發生聽力障礙的「積液性中耳炎合併腺樣體肥大」,黃小弟兩耳聽力損失約40分貝,術後黃小弟恢復正常聽力,學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