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注意!長期放縱高血糖 恐失明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陳先生長期在內科看診領取糖尿病藥物控制病情,醫師提醒陳先生除須認真監測血糖、血壓的變化外,還須定期掛眼科追蹤視網膜健康狀況,留意視網膜是否有病變。

長期高血糖 導致腎、視網膜病變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鄭琪睿醫師指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當前青壯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高血糖本身或許對於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無感,但是長期累積下來的傷害會導致體內許多小血管病變,如:腎病變、視網膜病變與周邊神經病變,大血管病變則包括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等等不可逆的變化。

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

鄭琪睿醫師說明,目前所知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大的危險因子-就是得病的時間,得病期間越久、風險越高,同時,抽菸、高血壓、高血脂也是病變的危險因子,初期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以在視網膜上看到視網膜出血,或者血管瘤的變化,當病變嚴重程度增加,某些部位的視網膜血管會阻塞、滲漏,致使血液中的養分無法到達組織,造成組織的變形傷害,更進一步產生新生血管與纖維化組織,容易大出血或者造成視網膜剝離。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造成玻璃體出血

影響視力的病變主要包括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與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所造成的玻璃體出血與視網膜剝離,目前黃斑部水腫可以藉由眼球內抗新生血管藥物注射治療,而且研究顯示在前兩年密集追蹤治療,可以更穩定控制黃斑部水腫,而當病況惡化到達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時,就需要以全視網膜雷射預防惡化,若已達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剝離則需要手術治療。

鄭琪睿醫師呼籲,雖然目前的醫學進步使得影響視力的病變治療較過去更有效果,但是當病情已經惡化到上述的程度,神經與組織已受到傷害,有時候即使網膜出血或者黃斑部水腫受到控制,也很難達到百分之百的視力恢復,建議病友們應該在糖尿病早期就開始定期追蹤,控制血糖血壓,避免嚴重病變為上上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進入人體的毒素,會藉由血液的流動,再透過肺臟、腎臟、皮膚、腸道被排出人體之外。除了腸道中的食物殘渣跟代謝性毒素之外,被排出的毒素還包括尿酸、膽固醇、藥物、病菌、尼古丁、咖啡因等長年在身體累積的有害物質。 基本上,人體自有一套排毒的機制。但是因為現代人經常外食、暴飲暴食、缺乏運動、便秘憋尿、緊張情緒、...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5歲以下嬰幼兒是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家長務必小心。阿凱3歲時,參加小朋友野餐後的隔天,出現輕微發燒、頭痛及昏睡,家長雖發現小腿有疹子,但還是以為只是一般感冒,直到第二天中午出現胡言亂語、意識不清的狀況,火速送急診,此時的阿凱不僅燒到40度,也開始出現肌躍型抽搐,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全球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中,根據內政部統計指出,截至103年3月底為止,台南市65歲以上老人佔12.76%,高於全國的12.14%,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人健康議題也越受到重視,特別是老年人牙齒疾患及口腔衛生更是不容忽視。  牙周病、齲齒 為牙齒2大無形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厭食是一種會慢性化的精神疾患,若不及早治療,長期拖下去恐不會再恢復。就有一名25歲單身女性,身高160公分。自17歲起開始不斷覺得自己很胖開始減肥,體重由原本的52公斤,在一年內瘦到42公斤,月經也停止,嚴重便秘,血壓心跳也過低。最嚴重時體重只剩下30公斤。經過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