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注重飲食養生仍罹癌 量身治療別驚慌

注重飲食養生仍罹癌 量身治療別驚慌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名退休教師,平時飲食均衡,且有運動習慣,但這兩個月來卻出現排便不順,甚至出現血絲等現象,經由大腸鏡檢查後,醫師確診為直腸癌,讓這名退休教師難以接受;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譽耀指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確能大幅降低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但這並不代表完全不會罹病,因此仍需定期接受檢查才是關鍵。

發現罹癌別恐慌 可接受量身治療計畫

這名退休教師確診為第二期直腸癌後,經由機器人手臂微創手術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僅需定期追蹤即可;外科醫師張譽耀指出,若發現罹癌也不用太過恐慌,治療上,能針對患者病症給予量身訂作治療計畫,像是大腸直腸癌的標準手術已有腹腔鏡微創手術幫忙,若為直腸癌患者,則多了機器人手臂手術的新福音。

機器人手臂治療直腸癌 降低術後副作用

治療直腸癌上,通常選擇機器人手臂取代傳統腹腔鏡較佳,主要是因不但可降低手術困難度,透過高解析度的內視鏡鏡頭,有助於醫師更仔細手術,避免傷害其他組織;外科醫師張譽耀說,患者接受治療前,都應與醫師詳細討論,經由評估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選擇手術因人而異 應接受醫師評估

通常手術分為傳統開腹式手術、腹腔鏡手術以及機器人手臂手術,以傳統開腹式手術為例,傷口就會比腹腔鏡手術大,且術後疼痛較為明顯,相對住院較長,較適用於右側大腸、左側大腸及直腸;醫師張譽耀呼籲,一旦有相關症狀出現時,就應盡早接受檢查,才能避免症狀加劇,影響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8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據統計,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達318萬餘人,占總人口13.5%,且目前已有超過5成縣市老年人口超過14%。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自民國104年開始,建立活躍老化指標架構及監測系統;結果發現,與歐盟28國相比,臺灣在身體活動、醫療可近性、55-105歲平均餘命比例、及每週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能造福更多癌友,中興大學與台中慈濟醫院宣布,簽署學術合作交流協議,期望透過雙方專長,攜手探索生物醫學領域,首要聚焦胃癌、肝癌、乳癌、膀胱癌,將利用現有西藥結合中藥萃取,提升藥物療效、降低副作用,使癌友能順利完成治療,抗癌成功。中興大學臨床醫學研究卓越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50歲的陳女士是職業婦女,公司家裡兩頭忙。身材雖然標準,但是平常沒運動習慣,而且為了維持身材,很少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導致肌肉量下降,常常哀嘆腰痠背痛。肌肉量不足致下背痛、慢性病風險提高豐原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張秋密表示,通常民眾都會在乎體重標準與否,卻未留意肌肉量是否足夠,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有一名9歲的豆豆,出生僅1080公克,是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在治療過程中曾面臨腦室內3度出血,導致腦傷的威脅;所幸,醫療團隊堅持不放棄,並配合追蹤檢查服務,5歲時成長發育已追上足月兒,並順利進入小學就讀,去年更奪下全國跆拳道比賽銀牌。幫助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 啟動追蹤關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