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洗腎者5成患糖尿病 醫:每年定期驗尿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台灣每百萬人約2千人有慢性腎臟病,而洗腎病人中,高達5成有糖尿病腎病變及高血壓問題。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初、中期症狀都不明顯,常遇民眾發現時已瀕臨洗腎階段,建議糖尿病人平時多注意自己是否有「泡泡尿」,並每年至少做一次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早期診斷,延緩併發症發生。

據衛生署全民健康保險醫療品質資訊公開網資料顯示,在台北市,去年糖尿病人約23萬人,然而這些患者中,只有約8萬人接受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意即超過6成5糖尿病人未定期受檢。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劉文勝表示,民眾若發現尿液出現如啤酒般的泡沫,代表腎臟已受傷害,必需積極治療以延緩腎功能惡化;對於糖尿病患,治療策略包括血壓、血糖控制,及限制蛋白質攝取。

現年66歲的糖尿病友林先生,在5年前確診罹患糖尿病後,立即決定參加糖尿病友支持團體,將所學概念落實生活:調整飲食,尤其對米飯、水果、牛乳特別控制,規律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並配合用藥治療,讓他在確診後5個月內就將糖化血色素從原本破表的11.1,降至正常標準7以下。

林先生自述,因為生活習慣的調整,他在3年內持續減重14公斤,並每年定期至醫院做尿液微量白蛋白及眼底檢查,目前身體一切正常健康,也沒有腎臟病變。

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處長林莉茹呼籲,糖尿病人除了定期接受眼底、尿液微量白蛋白與糖化血色素(HbA1c)檢查,同時需注意慢性腎臟病症狀:水腫、蛋白尿、高血壓、貧血、疲倦,發現症狀就應及早就醫,才能避免各種併發症的可能。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620

相關推薦

生活中每個生物種都會有牙齒,牙齒也是一種脊椎動物身上的生理器官,它能幫助人類咀嚼食物。牙齒雖然是一種很堅硬的器官,但牙齒也很容易受到傷害,下面這些壞習慣正在損害你的牙齒健康。 1、刷牙時使勁漱口:倫敦牙科專家菲爾·施特默博士表示,吃飯時產生的酸和糖會暫時削弱牙釉質的保護作用。飯後立即...

閱讀詳情 »

  人的一生,近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來睡覺的,都說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證。可是大家知道嗎,睡覺時一個小習慣,很有可能就是你發胖的原因,更嚴重還會致癌!美國心臟研究所專家賈裡德‧邦奇博士近日綜合多項研究撰文指出:臥室燈光太亮,「曝光」時間過長會誘發肥胖、血脂高、睡眠不足都等,危害心臟健康的風...

閱讀詳情 »

天氣轉冷,冷熱交替不定,早晚溫差大,外加霧霾天氣。最近,寶寶最容易出現的症狀就是咳嗽。最讓人心煩的的就是,有些寶寶一咳起來,要折騰一個月左右,如果期間再受涼或者因為霧霾的影響,咳嗽更是容易反覆。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剛跑了一個月左右的醫院,吃了一堆藥,咳嗽才剛剛好轉,出去玩一趟,寶寶又開始咳起來,有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可愛的毛小孩是主人最佳的抒壓特效藥,但是毛小孩潛藏危機,國際知名期刊研究發現,犬貓身上的犬蛔蟲,可能透過與飼主的親密接觸進入體內,一旦入侵腦部,可能會引發阿茲海默症。臺北醫學大學寄生蟲科主任范家堃指出,犬蛔蟲以犬或貓科動物為最終宿主,6個月大的幼犬,幾乎百分之百都有犬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