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撫觸」對方嗎?
◎內心充滿不安與不快,任誰都會生氣哭鬧
小寶寶在哭泣時,我們會把小寶寶抱起來哄對吧。小寶寶被抱在懷裡,不安與不快的感覺一掃而空,也就不會再哇哇大哭了。
嬰幼兒和患有溝通障礙的患者(這裡也包含年老的失智症患者,但也要看惡化程度來決定)都是很難用言語溝通的,無法傳達心意也就難免會感到焦躁了。憤怒、凶暴化、徘徊、哭泣……這些舉止可能是身心充滿無法溝通的痛苦,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或行為。
◎用撫觸消除不安與不快
當我們看到親朋好友一臉不悅時,不妨坐到他們身旁,摸摸他們的肩膀吧。當他們晚上失眠睡不著,就聽聽他們說話,握住他們的手。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心聲有人傾聽,請他們不必擔心,我們並沒有忽視他們。
撫觸可以傳遞彼此的溫情和心意,建立起對等的關係,縮短雙方的距離。撫觸有時候比語言更加重要,遇到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情況,請試著撫觸對方吧。
相信手掌的力量,相信撫觸的力量,去撫觸你的家人、朋友、同事、患者吧。
◎透過手掌瞭解對方的身心狀態
「撫觸」是看護的基本,撫觸肌膚可以瞭解患者的身心狀態。各位也許以為這種觀察方式很困難,事實上任何人都辦得到。
去撫觸你的親朋好友,確認左邊的清單項目吧。如此一來就能瞭解對方當天的狀況,提供適當的協助。
【撫觸對方可確認的事項】
‧皮膚是否乾燥?
‧是否有油膩的部份?
‧是否有流汗?
‧是否有水腫(尤其是腿部)?
‧是否手腳冰冷?
‧皮膚是否有長東西?
‧撫觸時對方是否有喊痛?
‧是否有腹脹情形?
‧脈搏是否跟平常一樣?
‧手指關節等部位是否太過僵硬?
‧指甲是否有變長?
‧是否有發燒?
◆撫觸對方會有什麼樣的效果?
◎被撫觸的部位痛覺會減輕
小孩子受傷哭泣時,大人都會說一句「痛痛飛走了」,然後按住他們受傷的部位,做出一把丟掉傷痛的動作。不可思議的是,本來痛到大哭的小孩子,忽然就安靜下來了,臉上表情也破涕為笑。難不成疼痛真的飛走了嗎?其實用撫觸來減輕疼痛的神奇現象,我們可以用「疼痛閘門控制論」來解釋。
◎控制疼痛的閘門,能用撫觸的方式關閉
加拿大心理學家派翠克‧華爾和英國解剖學家雷納德‧梅扎克,在一九六五年提出了疼痛閘門控制論。這個理論是說,當痛覺從末梢神經傳導至脊髓神經時,脊髓上有控制疼痛的閘門,會調節傳遞到大腦的痛覺情報。閘門打開時痛覺特別強烈,閘門關閉時痛覺就不太強烈了。
閘門的開關調節取決於各種因素,也會受到心情或感情的影響。心情良好或安心平靜時閘門就會關閉。
另外,感覺神經有分粗細,兩者同樣會傳遞疼痛情報,但較粗的感覺神經也會傳遞觸覺或壓迫感。所以就算有疼痛的情報發生,只要同時有舒服的觸覺傳遞至較粗的感覺神經,脊髓很容易察覺到較粗的神經,就會關閉閘門減輕疼痛感了。
當然,疼痛閘門控制論無法解釋所有疼痛機制,但無疑是印證「撫觸」對人體有益的一大學說。
◎分泌催產素有緩和不安的效果
小孩子會很誠實地表達自己的要求,例如害怕時希望有人牽手,難過時希望有人拍拍自己的背部提供慰藉。或許他們本能上感覺到,那些「要求」對自己的身心是不可或缺的吧。換句話說,心靈上的安定要仰賴撫觸的力量。
撫觸之所以有療癒的作用,據說跟催產素這種賀爾蒙有很深的關係。母親能夠分泌母乳哺育小孩,也是大腦分泌催產素的原故。現在我們知道,撫觸也會促進大腦分泌催產素。催產素不只會促進母乳分泌,更有安定心神的作用。具體來說,有降低心跳、血壓、減輕不安等抗壓效果,以及強化免疫系統和影響饑渴感。這些都是成長所需要的機能,因此這也是催產素重要的地方。
透過撫觸刺激大腦分泌催產素,即可享受到這美好的功效。
◎主動撫觸的一方也會分泌催產素
另外我們也知道,主動撫觸的一方也會分泌催產素。當你拍拍別人的背部,安慰對方的時候,是否也有一種溫暖的感覺?提供慰藉的一方反而獲得慰藉,這也極有可能是催產素的作用。
◆實施撫觸療法的六大重點
對老年失智症患者實施手療法之前,有幾個必需知道的重點請各位牢記。要讓病患感受到觸摸的舒適感,就得好好遵守這六大重點。
【重點1】慢慢開始,不要操之過急
雖然撫觸療法對老年失智症患者有益,但在毫無說明的情況下,直接抓起對方的手施術……對方可能會過於驚恐,不願意敞開心扉。
我們採用撫觸療法的用意是什麼呢?不正為了患者好嗎。我們不能只顧自己方便,強迫患者接受施術。
【在這些情況下施術會有反效果】
當老年失智症患者有以下症狀:
‧驚慌失措。
‧行為變暴力。
‧大哭。
‧大吼表示不滿。
這時候,請在施術前先瞭解患者為何有這些狀況,思考原因或理由。不然撫觸也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採用撫觸療法的時機】
當老年失智症患者有以下情況:
‧略微焦躁。
‧想睡卻睡不著。
‧一臉寂寞的樣子。
‧心情有些亢奮。
‧很放鬆。
這時候就是實施撫觸療法的好時機,請溫柔地上前攀談吧。
請各位一定要掌握患者當下的身心狀態,等確定可以施術的時候,再溫柔地尋問對方的意願。倘若患者是第一次嘗試,不妨告訴他們手療法的好處。例如,跟他們說有一種提升睡眠品質和溫暖手掌的按摩法,問他們願不願意嘗試看看。手療法嚴格來說不是按摩,而是輕柔觸摸的看護法,不過為了方便患者理解,用按摩來形容也未嘗不可。在醫院或看護設施中,也經常有這種尋問患者意願的景象。
【重點2】選擇對背部、手、腳的其中一個部位施術
撫觸療法主要對背部、手、腳施術,每一次施術請挑一個部位進行就好。對一個部位施術就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再者考量到被施術者的情況,長時間施術反而會太過疲勞。請先和患者商量看看,他們想選擇哪個部位。每一個部位都各有好處,請瞭解這些好處來進行選擇吧。
●背部──容易實行
對於第一次接受撫觸療法的患者,最好選擇隔著衣服就能施術的背部。不習慣眼神或肌膚撫觸的患者,也比較願意接受背部的施術方式。況且又不必使用精油,實行起來很方便也是一大優點。
●雙手──增進親密感
手掌有很多神經,是特別容易產生舒適感的部位。而且彼此能看到對方的表情,說不定可以增進親密感。另外,老年失智症患者也能看到自己接受的療法,會有一種安心感。
●雙腳──預防跌倒
很多人都接受過足部按摩,深知足部按摩的舒適感,因此這也是多數人容易接受施術的部位。足部易於乾燥,實施手療法也有保濕的效果。施術後的足部血液循環變好,有預防跌倒的功效,這是對足部施術最大的優點。
【重點3】選擇一個寧靜的環境施術
實行撫觸手療法時,請選擇寧靜的環境施術。要讓老年失智者充分感受到施術的效果,就得選擇一些不會令他們分心的場所,避免在熙來攘往或聲音吵雜的地方施術。然而,在特別的場所施術,也有可能害他們產生不安的情緒。請在熟悉的場所找一處寧靜的地方(例如在窗邊的沙發上等等),邀請他們去那邊接受施術吧。有辦法的話,放一些他們喜歡的音樂或自然之聲也是不錯的方法。
施術時間約十到二十分鐘,在自家或看護設施過團體生活的人,也許很難找到寧靜的環境,因此請周遭的人配合十到二十分鐘,努力營造一個安寧的環境吧。
另外,也請注意室內溫度,不要讓溫度太熱或太冷。
【重點4】找一個對彼此都舒服的姿勢
我們都希望患者體驗到撫觸療法的舒適感受,但找不出一個對彼此都舒服的姿勢,只會徒增雙方的疲勞而已,無法傳達撫觸療法的優點。況且,老年患者若覺得「被撫觸很痛苦」,以後就不願意接受施術了。
所以在施術之前,一定要尋問患者姿勢舒不舒服。如果不舒服,不妨用毛巾調整手腳的高度,或是改變自己的位置(例如調整椅子高度等),讓彼此都能保持舒服的姿勢。
【重點5】在開始之前,先和患者說話
開始施術前,先告訴患者接下來要進行按摩,而這種按摩有促進睡眠品質的功效,看他們願不願意接受施術。
也就是說,在施術前一定要說明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麼。然後看著患者的眼睛,靜待他們的答覆。有人會明確表示意願,也有人是點點頭,默默地用眼神交流。
萬一對方不願意也不要勉強,否則給予對方壓力只會造成反效果。等確定對方真的願意接受施術,我們再開始比較好。就算患者是家人,也不能省略這道步驟。事先告訴患者再來要施術,跟他們打一聲招呼,就能更舒服地進行手療法了。
【重點6】溫柔、慎重、緩慢地撫摸
請務必保持溫柔慎重的撫觸方式,例如抬起對方手腳時,要像對待易碎物品那樣輕輕地抬起或放下,這樣的動作會讓患者感受到我們的重視。
手掌的移動速度,每秒大約移動五公分就好,這是最具有舒適感的速度。太快或太慢都無法體驗到舒適感,請算準時間和距離,用體感來掌握最適當的方法,選擇背部或其中一邊的手腳,各進行十分鐘的手療法就好。
不要用力按壓身體(肌膚),而是以滑過身體(肌膚)或撫摸的方式,這才是手療法最大的特徵。撫觸手療有別於按摩師或芳療師的按壓法,在非必要的情況下不要停下手掌,手掌也不要離開身體(肌膚),以一整個流暢完整的動作實行吧。
本文摘自《活化失智大腦的撫觸療法:每天搓揉背、足、手十分鐘,就能改變失智者的表情與行動!(隨書附贈撫觸全圖解步驟拉頁)》
【本文由采實文化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