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流感為何會奪命? 7大高危險族群宜提高警覺

流感為何會奪命? 7大高危險族群宜提高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黃小姐因高燒、咳嗽、全身酸痛等症狀就醫檢查,確診為B型流感,但服藥後仍咳嗽不止,醫師詢問病人旅遊史及群聚狀況,卻讓黃小姐忍不住傷心透露,明明自己採自主隔離,但自己65歲父親也出現同樣症狀,且還被送至加護病房,經檢驗結果為A型流感;蔡宛臻醫師指出,主要因黃小姐的父親本身罹患糖尿病,加上可能與生活周遭接觸的流感病人接觸導致被傳染。

接觸流感病人風險高 高為族群須警惕

多數患者罹患流感,即使不需用藥治療,也能自行痊癒,僅少數患者會併發像是肺炎、腦炎、心肌炎等重症,嚴重恐死亡,又以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為高危險族群;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感染科蔡宛臻醫師表示,一旦罹患流感,發病後應盡快就醫治療,回家後也應採自主隔離,配戴口罩、勤洗手,才能避免身邊親朋好友受到傳染。

杜絕流感找上門 勤洗手是關鍵

治療上,政府目前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流感藥物,除了減緩流感症狀,且降低重症及死亡發生,也能提早清除病毒並縮短可傳染期,若符合條件者,應把握48小時內就醫用藥效果最好;蔡宛臻醫師表示,赴公共場所時,除了配戴口罩避免飛沫傳染,因流感病毒可以短暫存活於物體表面,因此像是門把、扶手、電梯按鈕等,都可以成為傳染途徑,因此也應勤洗手,才能杜絕流感找上門。

減少出入公共場所 出現症狀應配戴口罩並就醫

面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升溫,雖症狀與流感類似,但目前仍無疫苗可預防,也無藥物可醫治,因此除了勤洗手、戴口罩,也應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蔡宛臻醫師強調,若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出現時,除了應配戴口罩,且咳嗽或打噴嚏時掩住口鼻,就醫診斷時,應主動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才能真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延伸閱讀】

胰臟癌治療現生機 二線藥物盡力延長存活期

糖尿病患者當心! 罹「新冠肺炎」死亡率高八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這幾天氣溫節節上升,台北已出現攝氏37度高溫,炎熱指數爆表!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鄭明典更是在臉書發文,要大家學習與高溫的環境共處。至於在這麼炎熱的環境之下,除了吹冷氣之外,體內更是應該要清涼消暑,吃些消暑氣食療方,才有益身體健康。 白木耳+蓮子+桂圓+西洋參 有什麼食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喝含糖飲料恐長不高!冰冰涼涼的含糖飲料,是夏天消暑的好幫手;但醫師提醒,喝一杯500cc含糖飲料,生長激素則會停機2小時,還會排擠其他營養素吸收,喝愈多愈容易長不高,還會增加肥胖、慢性疾病的風險。 含糖飲料糖分高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任羅福松指出,坊間的手...

閱讀詳情 »

  許多人覺得,吃零食是不好的習慣,而且對於易胖體質的人群來說,零食也成為導致你長胖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其實,只要合理、適量的吃零食,並且選擇營養價值豐富、好的零食是可以幫助自身穩定血糖、抵禦飢餓的,也可以減少暴飲暴食等現象的發生。更棒的是,許多研究表明以下這6種零食竟可抗癌,如此神奇的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近年來因流感疫情及pm2.5所造成的空氣汙染日趨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日漸增加,尤其對氣喘病人影響更大。大千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謝為忠醫師提醒民眾,想要讓氣喘遠離,謹記避免接觸過敏原、改善居家環境、正確且有耐心使用藥物治療等原則,氣喘病人生活品質亦可如健康人一般,一樣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