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淋巴癌初期症狀易與感冒混淆 若出現這6大症狀應提防

淋巴癌初期症狀易與感冒混淆 若出現這6大症狀應提防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1名45歲的張先生,因為反覆發燒且全身全身皮膚焦痂來奇美醫學中心就診,在感染科及加護病房找尋病因與治療下,確診為淋巴癌,經化療後全身腫瘤消失無蹤,目前門診追蹤至今仍未發現腫瘤。


根據衛生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107年的資料顯示,淋巴癌雖已不在10大癌症之列但仍持續逐年增加中。淋巴癌不如10大癌症常見,但由於淋巴癌初期並無明顯特殊的症狀,而早期徵兆又容易與感冒或感染產生混淆,以致延誤了及早就醫的時機,對個人生命造成威脅。然而淋巴癌只要及早發現,積極接受正規治療,是可以痊癒或控制的癌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淋巴瘤聯盟早在2004年共同將每年的9月15日訂定為「世界淋巴瘤日」旨在提醒大家淋巴瘤是個不容忽視的癌症,希望大家能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淋巴癌是人類腫瘤中組織分類最複雜的1種,分為非何杰金氏及何杰金氏2大類,而大多數的淋巴癌病人都屬於非何杰金氏。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好發族群分布於40到50歲之後的中老年人,何杰金氏淋巴癌病人則有2群分別以30歲左右的年輕人或是60至70歲的老年人居多。研究顯示,先天基因異變導致免疫系統不全,以及後天因過度勞累,作息不正常,或是多菸、多酒、多刺激性飲食,以及病毒感染、遺傳因子、環境污染,都可能是引發淋巴癌的原因。


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吳鴻昌表示,目前淋巴癌無特殊篩檢工具,應注意淋巴癌6大症狀:燒、腫、癢、汗、咳、瘦,若身體出現無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或6個月內體重驟減10%以上,莫名的發燒或盗汗,就應該到醫院去檢查但由於發燒、淋巴結腫大症狀與感冒或感染症狀雷同,建議民眾無需過度恐慌,只要注意身體的變化,有疑問即早就醫即可。


更多NOW健康報導
▸爺爺假牙狂掉難進食 BPS活動假牙提供全口重建新選擇
▸男童尿尿包皮像吹氣球般鼓起 孩子包皮太長該割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奧運期間各大媒體都陸續報導總統送的滷味不含「丁香」,因為可能含有禁藥成分「去甲烏藥鹼(Higenamine)」,但你知道嗎?選手的飲食不僅僅是如此,有太多的食物需要注意、管控,連我們每一餐都會吃到的豬肉、牛肉竟然都存在風險! 專欄目錄 奧運選手不只要注意藥品,連萊克多巴胺的豬與牛也可能造成禁賽風險...

閱讀詳情 »

近年來飲料店越開越多間,根據調查幾乎每兩人就有一人天天喝含糖飲料,尤其是上班的時候,總會想要咬點東西舒壓,到底珍珠、粉粿、椰果哪一種熱量最高,我們又該怎麼選呢?讓營養師帶你來一起來看看! 專欄目錄 常見的珍珠、粉粿、椰果是怎麼製作的呢?製作珍珠只需要澱粉加黑糖!山梔子是粉粿黃色的原因!椰果不是椰肉...

閱讀詳情 »

豆類具有豐富的蛋白質,夏天的皮蛋豆腐、冬天吃火鍋的凍豆腐,以及酸辣湯裡的板豆腐,豆製品是台灣很重要的飲食文化,但不同的豆製品,其實營養上也有不同,豆製品的製程與營養差在哪呢?讓營養師帶你來看看! 專欄目錄 嫩豆腐、板豆腐、凍豆腐都從豆漿來製作各式豆腐,從煮出好豆漿開始!嫩豆腐濃度低、壓力小、時間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全球新冠疫情因Delta變異株再度燃燒,不論美國與日本感染者多是20至30歲年輕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張上淳認為,有可能是年輕族群疫苗施打比較慢;另外,指揮中心已通過輝瑞BNT疫苗可施打12歲以上。 張上淳表示,新冠Delta變異株高傳染力大家都以經知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