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淋巴癌用藥「抑制癌細胞卻誘發B肝」更要命! 國衛院找出效益最佳療法

▲(示意照/翻攝自Pix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容易讓人輕忽,淋巴癌一向有「沉默的癌症」之稱,更要命的是,如果本身又感染B型肝炎,恐在淋巴癌的治療過程中導致B型肝炎病毒活化,引發肝臟病變,甚至死亡,而國衛院最新研究則發現,若能在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效益最佳。

在台灣,每年約有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9名。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則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避免因為B型肝炎病毒活化而引發猛爆性肝炎或肝衰竭等併發症。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及台大醫院研究團隊今(9)日發表共同合作研究成果,針對曾感染過B型肝炎的淋巴癌患者,依據現行做法遇到的困境提出兩種改善策略,即「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並分析個別成本效益。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化學治療科主任許駿表示,過往研究已顯示,B肝帶原的患者在使用rituximab化療藥物後,有50%以上的患者其B肝病毒會被藥物活化;即便是過去曾感染B肝的非帶原者,也有10%到30%的機會被誘發再次復發。雖然癌細胞被抑制了,卻誘發B肝病毒造成肝臟病變。

此次研究成果就發現,相對於「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的方式,若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既能降低B型肝炎復發的機率,且比前者更具成本效益。

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團隊指出,若能讓這些患者提早使用B肝抗病毒藥物,就可以一舉讓復發率從55%大幅下降至2.5%。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小蕙指出,比起「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的治療策略,「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策略對於短期療程的患者將能省下9480元的醫療費用,若以每年治療1234位患者估算,每年約可減少1200萬的支出;其中,對於短期療程的高危險族群患者,若以每年治療309位患者估算,每年約可減少300萬的支出。

此外,鄒小蕙強調,定期監測B型肝炎病毒量的治療策略相對被動,如果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及早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可謂雙贏策略。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北市查火鍋料驚見板豆腐含防腐劑 菜單標示「鴨血」非純鴨血

下半年疑似食品中毒通報案比去年同期多 3大高風險食物要小心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寶寶的睡眠問題讓許多家長困擾不已,寶寶到底該怎麼哄才能好好睡覺呢?長庚醫院專任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建議儘早幫寶寶建立入睡儀式,讓孩子清楚瞭解自己即將就寢,不僅讓能孩子更容易入睡,還有助於提高夜間連續睡眠、減少半夜醒來的時間喔!  許多家長或多或少都有聽過「睡眠儀式」,但實際生活中到底該做什麼?又該...

閱讀詳情 »

奇怪,臉部怎麼不停抽動?可能是顏面神經麻痺所致!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眾多,受到病毒感染、重擊創傷、腫瘤都可能導致麻痺的症狀,建議及早就診以改善不適症狀!  顏面神經麻痺來自於第七對腦神經受損,導致臉部出現肌肉失調、僵硬的問題,包括眼斜嘴歪、無法緊閉等症狀。顏面神經麻痺的原因多元...

閱讀詳情 »

頭痛,據說,是醫學已知最為痛苦的一種痛。它像鬧鐘一樣,每年固定的時節發作,每天發作的時間也相同。有人說像被雷擊,有人說像是唐三藏的緊箍咒,痛苦得在地上打滾。今天就讓專家帶你了解頭痛,戰勝頭痛!   ◆位置不同 病因不同 中醫是依據經絡辨證,根據頭痛的部位,辨別所屬的經絡,使之達到經絡的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