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清潔耳垢,棉簽其實很不安全?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鍾藝

 

來源:https://www.livescience.com

 

清潔耳垢,棉簽其實很不安全?

 

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些很不起眼的「危險時刻」,比如用棉簽來清除耳垢。許多醫生都認為這是一件對耳朵有很大潛在危險的事情。之前,來自以色列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個簡單的日常行為是造成耳膜破裂40%的原因。

 

但以色列最新的一項研究又表明,實際上用棉簽掏耳朵並不是耳膜破裂的最常見原因。 相反,鈍傷才是造成耳朵受傷的主要原因。

 

鼓膜是耳朵內組織的狹窄層,它能像鼓或揚聲器一樣振動,使我們聽到聲音。 但耳膜也是外耳和中耳之間的屏障。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的資料,當它被刺破時會引起疼痛,進而導致聽力下降,並增加耳朵的易感性,因為此時細菌可以深入到耳朵里。

 

在最新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獲取並統計了2012年至2016年的80例鼓膜穿孔的病人醫療記錄,其中20例是兒童。研究人員統計了每個病例的病發原因、部位、嚴重程度和恢復情況。該項研究的主要成員——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醫學中心耳鼻喉科醫生Doron Sagiv博士說:「我決定研究鼓膜損傷的統計數據,是因為我希望通過了解主要原因,鼓勵更多的醫生建議他們的病人避免使用棉簽來清潔耳朵。同時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認知,消除其中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避免的危險因素。」但最終,研究團隊驚訝的發現僅有5%需要手術修復的骨膜穿孔病患是因為用棉簽清潔耳洞所致。

 

那什麼才是骨膜穿孔的主要原因?鈍性創傷,它佔了全部病例病發原因的56%。鈍性創傷使耳膜穿孔的原因是壓力——過強的壓力或負壓力促使耳膜破裂。鈍性創傷具體有哪些?比如用手敲打耳朵,用手掌擠壓耳朵。這樣做會給耳膜一側產生巨大的壓力,而另一側的壓力則要小得多。研究人員表示,為了平衡整個耳道的壓力,耳膜就有可能會穿孔。而且因為壓力是快速變化,所以耳膜的破裂也是瞬間性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為手部的問題導致的壓力不平衡,還有一個極度「負壓」的例子就是過於強烈的親吻。

 

通覽整個研究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壓力才是導致耳膜穿孔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生活中,遇到耳朵有異物進入、耳朵痛、癢時,我們最好採取其他方式來處理,而不是用手拍打或者擠壓耳朵。

 

反過來,我們再看用棉簽處理耳垢這件事,雖然它並不是導致耳膜穿孔的主要因素,但是由於耳內構造複雜,很少有人能把控好棉簽進耳的力度、深度,所以還是不介意用棉簽來清潔耳朵。那到底什麼才是正確清理耳垢的方式?其實一般而言,耳垢不必人工清除,它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藉助耳道類的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皮膚科醫師確診卻隱匿足跡!台北市衛生局今(21)日開鍘,中午宣布以其行為涉及規避及妨礙疫調作業情節,已違反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規定,處以罰鍰16萬元。 台北市衛生局指出,該確診個案為執業醫師,卻在疫調時刻意隱瞞相關足跡及接觸者,未能詳實提供資訊,經衛生局調閱其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起後,為防堵境外變種病毒再來攪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2日開始實施入境普篩,但有媒體報導「桃機採檢室5間增至19間,人力沒補」稱第一線人員叫苦連天,為此,指揮中心就公布每日檢疫人員值勤人數自清,強調檢疫人力調度是以旅運量多寡為主要考量,並非看採檢站多寡。...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三級警戒全民快悶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已經喊出7月26日有望降級,國內學者也拿出數據,認為降級應沒問題。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就進一步預估本周最多增加約101例,換句話說,每日確診個案數能壓在20例以下,而下一周會更低,認為7月26日後可以降級至2.3級...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後新冠肺炎疫情時代,「疫苗」已經成為企業的福利。中華民國工業安全衛生協會今(21)日發表最新調查結果指出,國內已經有6成的企業,提供不限病種的疫苗當做員工相關福利措施。 這一項「企業防疫福利大調查」調查是在今年2月針對包括營建工程、批發零售及食品加工等18大產業,上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