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減少憾事發生! 精神科居家治療幫大忙

減少憾事發生! 精神科居家治療幫大忙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近日接連發生嘉義弟弟亂刀砍殺大姐、彰化單親媽媽教唆10歲女虐弟等震撼社會的事件,進而引發大家對社區精神健康資源的重視。雖然精神病人的暴力發生率約為5%,遠低於一般人一生中發生言語暴力或肢體衝突的機率,但未就醫或不規則治療的個案,仍需要專業精神醫療的服務,以適時提供家屬建議、降低風險。

精神疾患無病識感 居家治療可控制病情

草屯療養院護理長林幼喻表示,精神科並非只有門診或住院選項,居家治療是可以讓身心狀況欠佳的個案盡早獲得治療的好方式。

草屯療養院院長簡以嘉指出,從近日悲劇新聞事件中網友的回應,顯見部分民眾對於病人的觀感與害怕,仍會造成家屬在社區中的困境。因心身狀況失衡患者,經常無病識感而不願就醫,導致發病、住院的循環不止,病情難以得到控制;因此,透過精神科專業人員到宅診視,可協助穩定病情。

一鄉鎮一心理健康服務 有助減少憾事發生

簡以嘉院長表示,相較於醫院門診服務,因有感於南投縣幅員廣大、交通不若都會區便利,家屬要自力帶患者至醫院,常有困難,因此擴大精神科居家治療服務。雖然投入居家治療要付出更多時間,但多年來,醫療團隊提供的已不僅止於居家服務。

簡以嘉院長表示,草屯療養院在社區精神醫學服務的配置,除居家治療團隊外,亦發展了一鄉鎮一心理健康服務團隊,視各鄉鎮的需求,提供促進各鄉鎮社區心理健康的教育與治療,期盼在團隊的努力下,能適時提供病患及家屬協助、減少這類憾事的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4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如何穩定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課題,但現代社會生活忙碌加上飲食普遍高糖、高油脂,又受到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患者因為不敢前往醫療院所回診而中斷治療,在血糖控制上也越發力不從心。所幸,拜科技進步之賜,患者可以透過手中的智慧型手機與醫護團隊即時互動,隨時掌握血糖狀況。雲端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蔡醫師,我做了這麼多復健治療,手跟腳還是持續僵硬,且沒辦法控制肌肉與動作,連穿衣服都有困難,我該怎麼回去工作啊!」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蔡昇達的診間,一名年約五十歲的中風病友王老闆(化名)述說著煩惱。蔡昇達醫師看著他因中風而出現肢體痙攣的半邊手腳,深深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隨著口罩禁令條件式開放,越來越多場合可以脫下口罩,太久沒露臉的民眾,突然發現口罩下的自己不僅無神、疲憊,臉上肌膚也明顯鬆弛,明明體重標準,下巴肉卻掉下來成兩層,此時都會想藉由醫美的幫助喚回年輕有神的面容。但對於忙碌的上班族不想有恢復期,或是財力有限的小資女,該怎麼選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如果運動強度稍強,有些人在隔天都會感到肌肉痠痛,多半人會認為是因為「乳酸堆積」造成疼痛,事實上,近年的研究已推翻了「肌肉痠痛是乳酸堆積」的舊觀念。同時為藥師與中醫師的王翊錞表示,一般而言,乳酸在運動後一小時就恢復正常水平了,所以除了潛在疾病外,並非由乳酸堆積導致身體延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