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方法★減肥中更應該吃◎OK的碳水化合物有哪些♪?

減肥中更應該吃◎OK的碳水化合物有哪些♪?
想減肥的時候,通常都會先從調整飲食生活開始~
當中應該特別多人用不吃碳水化合物的方法減肥⋯⋯但正因為減肥,更應該吃碳水化合物喔!
今天就來介紹其中的理由♪
 
 
1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減肥中更應該吃◎OK的碳水化合物有哪些♪?

weheartit.com

碳水化合物的代表ー白米或麵包,正如大家所知最容易被吸收,會最先被當作能量來燃燒且消耗。

之後,會轉變為皮下脂肪或內臟脂肪,讓人變成不容易瘦的體質。
此外,攝取碳水化合物會讓血糖上升,身體會開始分泌胰島素這個物質,胰島素則具有讓能量做為脂肪來囤積的作用。
這也就是為何大家減肥時,會開始禁吃碳水化合物的理由。

但是,不吃碳水化合物的話,大腦的運作會變得遲鈍。
判斷力遲鈍的話,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在瘦下來之前可能就演變成別的身體問題呢!
 
 
2

減肥中應該攝取的碳水化合物① 玄米

減肥中更應該吃◎OK的碳水化合物有哪些♪?

snapdish.co

這裡想加以注目的是GI值~
所謂的GI值,指的是受到糖質的量或消化速度影響的血糖值上升速度。
這個數值越低的話,胰島素的分泌也越少,對身體當然就越好。

白米的GI值是偏高的81,相對地,以卡路里來看沒有太多差別,但玄米的GI值卻只有55,竟然有這麼大的不同◎

此外,將玄米烹煮成偏硬的狀態,能幫助咀嚼次數,因此只要少量就能得到飽足感♡
也能強化下巴肌肉,真的是一石二鳥。
 
 
3

減肥中應該攝取的碳水化合物② 麵類其實也OK喲!

減肥中更應該吃◎OK的碳水化合物有哪些♪?

weheartit.com

其實麵類的GI值也偏低,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即使吃也不容易變胖喔!
當中特別是義大利麵、蕎麥麵以及冬粉。

【義大利麵】
很多人都有義大利麵容易胖的印象,但其實它的GI值只有50。
但是要注意的是醬汁,奶油或起士系列醬汁的話,非常容易變胖,因此選擇蕃茄醬汁或橄欖油類的口味吧♡

【蕎麥麵】
蕎麥麵的GI值是54,因此也適合減肥時食用。
同時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能幫助調整腸道環境。
但是身體變冷的話會阻礙減肥,因此避開冷蕎麥麵比較好唷◎

【冬粉】
說到減肥,冬粉的登場率真是百分百◎
GI值只有32,簡直是壓倒性的大獲全勝♡
同時含有大量水份,因此容易獲得飽足感。
但是,大家想像一下冬粉沙拉就能知道,冬粉很容易出水,所以味道容易變淡。
因此要小心注意不要加太多的調味料喔!
 
 
4

減肥中應該攝取的碳水化合物③ 麵包的話選擇黑麥麵包♡

減肥中更應該吃◎OK的碳水化合物有哪些♪?

snapdish.co

早餐習慣吃麵包的人~
麵包不只卡路里高,GI值也高達91,對減肥的人來說是危險的敵人。

但如果很想吃麵包的話,選擇黑麥麵包吧♪
黑麥麵包的話GI值只有58,瞬間就降低30了呢~◎

此外,黑麥麵包也含有許多女性不可或缺的礦物質和鐵,可以安心地享用喔!
 
 
今天介紹的理論,並非從卡路里著眼而是注重在GI值上面~
①玄米②義大利麵③蕎麥麵④冬粉⑤黑麥麵包
減肥時還是需要攝取碳水化合物,因此記得這些建議的食材,應該就能有所幫助喔!
 
 
【相關文章】
 
 
 
本文出處;更多內容請上《4meee!(For me)》;《4meee!(For me)》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瘦身也是要針對不同類型來進行的。。今天給大家推薦12種瘦身茶,針對節食者、體質浮腫者、愛吃肉者、刮油消脂者、便秘者等不同減肥情況配製,讓愛美的你輕輕鬆松喝掉身上的脂肪。 1、節食者推薦喝烏龍茶 因節食減肥,吃得少,食物殘渣就不足,有時積存幾天才一次,很容易乾燥。推薦飲用烏龍茶。 功效:助消化、去痰...

閱讀詳情 »

毫無疑問,地球人都知道韓國的整容手術聞名遐邇。雖然公眾對整容手術的看法有褒有貶,但我們還是覺得,那是你自己的身體你自己的臉,你想怎麼整就怎麼整吧! 然而每當我們看到一個技術嫻熟的整容醫生鬼斧神工的改造一張臉時我們還是會無比震驚。下面的圖集就是最好的例子。 這些照片看起來似乎都來自於各家整容診所和醫...

閱讀詳情 »

一、洗車減腰身,記得用海綿 要說現在的生活還真是方便吶!車髒了,開到最近的車輛保養點,連下車都用不著,“刷”的一下就乾淨了??唉!你不胖誰胖啊!“方便”可是讓你發胖的最大推手哦! 快來加入自己動手洗車的行列吧!別小看了洗車的強度,1小時的洗車勞動可以...

閱讀詳情 »

  內個,事情是醬的 近日,一位胖妞勵志減肥的故事在國外朋友圈廣為流傳,講的是英國一位31歲的助產士Claire,因為平時不注意健康的生活習慣,愛吃高熱量食物且不好運動,體重直逼90公斤。有一次,醫院的一位病號對她的身材大加嘲諷,這讓她很傷心,同時也堅定了她減肥的決心,她甚至誓言,如果減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