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渾身難受找不到病因 小心誘發老年憂鬱症

渾身難受找不到病因 小心誘發老年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6歲的陳媽媽患有糖尿病,平日規則服藥,退休後積極規劃自己的生活,除了照料家庭,也固定與朋友聚會、參加才藝課程。兩個月前開始,她表示身體不舒服想在家休息,不太參加原本安排的活動,過了一個月,開始無法處理家務,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來,整天精神恍惚。家人帶她就醫,發現血糖指數飆高,原來已一個月沒服藥,醫師考量有憂鬱症的可能,經身心科評估確認罹患老年憂鬱症,陳媽媽接受一個多月的抗憂鬱藥物治療後,精神活力逐漸恢復,在家人陪伴下也重拾原有的興趣。

退休後社交生活活躍 仍可能因慢性病等因素引發憂鬱
台南市立醫院身心科醫師劉育嘉表示,一般憂鬱症患者會表現出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食欲不振、失眠等,嚴重者甚至出現自殺念頭。但老年憂鬱症患者有時反而不會表達自己情緒低落,而是抱怨身體不適,如頭暈、胸悶、心悸、疼痛等,可能花很多的時間做各種檢查,卻找不出病因,除了患者感到心灰意冷外,也讓家屬誤認患者是想博得關注,因而延誤治療,造成家人關係惡化。即使像陳媽媽退休後積極安排活動,仍可能因本身慢性病,及老化引起生理功能退化與對死亡的焦慮,對於有完美主義特質的人會形成一種壓力,尤其女性好發比例比男性高。

疾病和心理社會因素都會誘發老年憂鬱症,如腦中風、失智症、巴金森氏症、慢性疼痛、視聽障礙、行動不便等疾病。而部分降血壓藥物、類固醇、鴉片類止痛藥也可能引起憂鬱症。另外,工作不如意或退休、親朋好友過世、婚姻不協調、經濟困難、子女獨立離家生活等因素也會誘發老年憂鬱症。

當長輩出現不按時服藥、生活功能減損 家人應有警覺
治療方式可分成心理與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透過了解其心理社會因素,藉由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治療、家族治療等方式,協助處理患者的負面想法與家庭功能失衡的問題。藥物治療主要以抗憂鬱劑為主,短期使用安眠鎮靜藥物為輔。憂鬱情緒需要服用抗憂鬱劑至少兩至四周才漸有療效,此時家人的陪伴與督促服藥就格外重要,若對藥物有任何問題,要與醫師討論,切勿隨意停藥。

劉育嘉醫師建議,養成規律的有氧運動習慣,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戒菸與戒酒,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學習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培養宗教信仰,多與人接觸如參與志工服務,都能預防老年憂鬱症的發生與復發。當長輩出現求醫增加、不遵照醫囑服藥、生活功能減損、社交退縮、認知功能退化時,建議至身心科接受評估,及早發現與治療可恢復原本功能,也能夠改善長者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延伸閱讀】

 預防骨質疏鬆上門 強健保骨必做5件事

 蔡司為弱勢配鏡做公益 實踐企業核心價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9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豪大雨過後,淹水情形加上高溫天氣,小心病媒蚊密度迅速攀升!衛生署疾管局公布上週國內登革熱確定病例,新增3例本土、2例境外移入;值得注意的是,新增本土3例皆來自屏東縣春日鄉及新園鄉,兩鄉出現本土登革熱地緣性群聚,判斷是受日前全台的豪大雨影響。上週新增3例本土病例,其中2例於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近來吹起喝醋養生風!不過,牙醫師提醒,喝醋根本無法調整體質,長期喝醋,卻會傷牙,使牙齒因為酸蝕而導致脫鈣;此外,對於想在喝醋之後立即刷牙,以為會去除酸蝕,其實反而會使牙釉質缺損更嚴重。成大醫院牙體復形科主任莊淑芬表示,臨床上出現許多牙齒敏感病人,結果有不少是有喝醋習慣;其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20歲的吳同學一次與朋友相約,到時下流行的吃到飽燒肉店大快朵頤一番,不料隔天一早起床,發現右腳踝又熱又紅、劇痛難忍,勉強撐著拐杖求診,才發現居然是痛風發作!醫師表示,年輕族群愛吃火鍋燒肉吃到飽,加上其他飲食與生活不良習慣,讓近10多年來年輕男性痛風盛行率上升1倍以上。開業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日本從去年起爆發德國麻疹疫情,延燒到今年,截至第20週已累計通報7540病例,是去年全年總通報數的3倍,更高達近4年全年通報平均的10倍,國內亦發生赴日回國後感染個案。疾管局提醒,計劃前往日本的民眾,出發前2至4週可至國內12家合約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須接種疫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