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滿口蛀牙不一定是沒有好好刷牙! 「張口呼吸」當心是元兇

滿口蛀牙不一定是沒有好好刷牙! 「張口呼吸」當心是元兇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12歲女童因為右下巴紅腫熱痛兩天,家長帶其至耳鼻喉科門診就醫,醫師觸診時發現右下巴明顯腫脹,請女童張口發現她滿口的蛀牙且有些許的膿液從紅腫的牙齦縫滲出來,研判是不潔的口腔環境導致嚴重口腔蜂窩性組織炎合併膿瘍。

此外,女童長期受到過敏性鼻炎之苦,家長便自行至藥局購買鼻黏膜血管收縮的噴劑,給予改善鼻塞症狀;未料持續使用幾年之後,反而造成鼻甲持續腫脹,鼻腔完全塞住,只能靠口呼吸。

老是唾液不足 易增加蛀牙風險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吳昭寬醫師指出,原來充足的唾液可以和細菌分解食物時產生的酸性物質形成酸鹼中和,達到保護牙齒的目的,但長期鼻塞張口呼吸會導致唾液量不足而使酸性物質逐步侵蝕牙齒,增加蛀牙的風險,甚至形成齒源性的感染病症。

治療鼻炎有4大類 不宜長時間使用

目前治療鼻炎的噴劑有血管收縮鼻噴劑、類固醇鼻噴劑、抗組織胺鼻噴劑以及新開發的類固醇合併抗組織胺鼻噴劑四大類,市售聲稱不含類固醇的血管收縮鼻噴劑可以幫助鼻腔內血管收縮,立即見效,短時間即可減緩鼻塞之症狀。

不過,吳昭寬醫師強調,建議連續使用不超過七天,否則會因血管彈性疲乏,導致鼻黏膜腫脹無法收縮而形成藥物性鼻炎,使鼻塞症狀更嚴重。

勿自行長期使用或增減劑量 就醫避免不良反應

吳昭寬醫師提醒,鼻塞不僅干擾生活品質更會影響正常生理保護功能,適合的鼻噴劑能有效改善症狀,但切勿自行長期使用或增減劑量,最好能透過醫師或藥師等專業人員諮詢協助,以免影響療效甚至造成不良反應。

【延伸閱讀】

疫苗打還是不打? 醫師有話要說

換肝名醫李威震獨創「李氏公式」 領航台灣肝臟移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9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19歲大學女生,每天有運動習慣,但幾個月前雙腳開始變粗、肚子也變大,還胖了15公斤,起初以為自己發胖,因此拼命跑步減重,但體重不僅未降下來,後續還出現咳嗽、尿尿變紅及泡泡變多,也常常又累又喘,就醫檢查才發現是水腫所引起;進一步檢查確診為罹患紅斑性狼瘡,且因爲發病破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超強寒流一波接著一波,全台各地屢屢創下凌晨最低溫!隨著氣溫直降,早晚的溫差越來越大,許多民眾最常注意的是家裡有心血管疾病的長輩,擔心他們一不小心因為溫差過大而有心肌梗塞的風險。但是心血管疾病除了心肌梗塞外,還有主動脈剝離,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一旦發生,很可能會突然失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統計,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每年455人/每百萬人口與盛行率3,219人/每百萬人口都高居世界第一,其最大病因就是糖尿病,佔比超過一半比例為51.5%,因此,糖尿病腎病變的診斷與治療就顯得十分關鍵與重要。糖尿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  恐致腎病變安南醫院腎臟科醫師...

閱讀詳情 »

什麼是發炎? 炎症,俗稱「發炎」,主要是因為身體受到外來刺激而產生的防禦反應,這原本是好的預防機制;但相反的,發炎也會造成組織腫脹、滲出液和異常細胞增生,產生致病的風險。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許多文明病都與「發炎」有關,比如:心肌梗塞、糖尿病、阿茲海默氏症、癌症、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三餐外食,油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