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漢堡含「塑化劑」? 微波食品和手套也危險? 醫師提醒「3類食物」別用塑膠裝

漢堡含「塑化劑」? 微波食品和手套也危險? 醫師提醒「3類食物」別用塑膠裝

漢堡含「塑化劑」? 微波食品和手套也危險? 醫師提醒「3類食物」別用塑膠裝

食物中會有塑化劑殘留? 專家:外包裝滲入機率較大

塑膠製品在日常生活幾乎無處不在。根據統計,全台灣一年約使用180億個塑膠袋 ,平均每人一年使用近782個,除了影響生態與環境,塑膠製品中添加的塑化劑,是否也可能經由製造流程中的接觸,造成食品安全的隱憂?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就發表研究認為,速食店中的漢堡肉等產品,恐含有會干擾身體的塑化劑物質。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相關研究中食物中被檢驗出塑化劑,有80%來自於「塑膠手套」。餐飲業人員會配戴手套處理漢堡、薯條、炸雞等食物,因而增加手套表面的塑化劑滲入食物的可能性。

此外,若食物盛裝在塑膠、壓克力或含有塑膠塗料的免洗紙盒當中,塑化劑滲出的可能性也較大。洪東榮醫師提醒,高溫與強酸鹼物質易導致塑化劑溶出,因此塑膠材料應避免用來盛裝過熱、過酸、刺激性強的食物。

洪東榮醫師解釋,食品本身含有塑化劑的機率較小,通常是接觸到塑料製品,或是在出餐的過程中接觸到塑膠物質,才會使食物中殘留塑化劑,並隨著食物進入人體。有些塑膠材質受熱60°C以上就有溶出塑化劑的風險,民眾外帶餐點時,應避免將溫度過高的食物或湯品,盛裝在塑膠容器中。

漢堡含「塑化劑」? 微波食品和手套也危險? 醫師提醒「3類食物」別用塑膠裝

塑膠製品恐使孩童性早熟  青少年、孕婦都應避免使用

洪東榮醫師表示,在兒童、青少年階段開始接觸大量塑化劑,的確可能影響到性荷爾蒙,造成內分泌失調。以女性來說,會使月事提早來臨、進而造成性早熟、第二性徵發育過度;男性則可能使生殖器官發育不全、罹患女乳症。懷孕婦女更需避免各種塑化材質,以免影響胎兒正常生長。


不過,洪東榮醫師也說明,目前衛福部食藥署對於塑膠類容器有制定嚴格規範,若是在正常使用的狀況下,食物中的塑化劑含量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塑膠產品也未證實是致癌物質,只要肝、腎功能無礙且未大量曝露,平時多攝取水分,身體可將塑化劑正常代謝並排出體外。


微波食品加熱易產生塑化劑  外食族自備容器吃得更安心

洪東榮醫師建議餐飲業者,使用塑化劑含量較少的塑膠製品,可保障消費者健康。民眾如果要長時間保存食物,用玻璃、不鏽鋼或陶瓷等製品,會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洪東榮醫師提醒民眾,市面上販售的微波食品,包裝上含有一層塑膠薄膜,經過微波爐加熱後容易變質。若有加熱食物需求,自行準備餐盒裝填會更為健康。也可選擇在家開伙,自己準備便當,是降低接觸塑化劑的有效方式。


你可能有興趣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最新一批41萬AZ疫苗今(27)日開始配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上午在全國防疫會議後公布將分二次配發出去,下一次配送為6月10日、預計配送26萬劑。而今配送的15萬劑AZ疫苗,在雙北市以第一類到第三類的醫護、相關防疫人員未曾接種者做為優先;其他縣市則以未...

閱讀詳情 »

由中天主播周玉琴每週一下午4點所主持的《新聞有琴調》,線上談新聞說真話,由於疫情日趨嚴重,節目直播時周玉琴戴起口罩,她也透露穿搭小巧思,口罩顏色會盡量搭配衣服顏色,防疫也兼顧美感。同時考量防疫措施,周玉琴與節目來賓採視訊連線,用更安全的方式錄製節目:「我們同時在線,但今天開始不同框!」只見來賓羅友志...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 / 爆料中心 整理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表示,美國在擬定疫苗分配標準,但台灣確診數相較全球仍較低。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說,現在死亡人數才要開始,萊豬吃了、軍火也買了,「所以呢?死11個不算多?」 柯文哲表示,台灣若要跟印度比,現在死亡人數才剛開始,連3天分別為6、6、11人死亡,作為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