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漸凍症9成原因不明 微型核糖核酸可評估發病風險

全身肌肉萎縮無力,但意識清醒,漸凍症患者靈魂宛如遭受禁錮,被譽為近世紀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生前與「漸凍症」共處55年,只能靠著電腦發出聲音,據統計,全台灣每年新增100多名「漸凍症」病友,其中9成原因不明。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陳俊安副研究員指出,其正式名稱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屬於罕見疾病,至今致病原因仍不明,僅有1成病患屬於家族遺傳。

陳俊安說明,「漸凍症」為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的疾病,從控制四肢的運動神經元開始發病,初期因手腳無力而就醫,但此時體內的運動神經元已開始出問題並迅速退化,短期內便無法行走或靈活使用雙手,最後只能躺臥在輪椅中,大多死於呼吸衰竭。

目前並無法治癒案例,只能用藥延緩病程惡化速度。台灣統計資料發現,患者從確診到死亡,平均存活約5年多,更令人無奈的是,「漸凍症」患者智力並未受到侵犯,智力思想不受影響,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身體逐漸衰敗。

研究團隊發現,1組微型核糖核酸(mir-17~92)在四肢運動神經元的表現量特別高,卻在漸凍症小鼠發病前顯著減少,此是全球首次發現mir-17~92具有作為預測漸凍症發病的生物標記,可改善漸凍症小鼠病徵。該實驗結果已申請專利,有助於未來以基因治療漸凍症標靶藥物的研發。研究成果已於今(108)年5月30日刊登於國際期刊《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

此外,研究團隊將SOD1G93A漸凍症小鼠體內的mir-17~92表現量提高,發現可以延緩小鼠癱瘓的時間,顯著增進運動能力,壽命也平均延長14%。由於漸凍症患者發病後平均壽命僅2至5年,若能將此基因治療應用於人體上,可望為漸凍症治療帶來一道曙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除了幼兒之外,打氣十分旺,根據疾管署今(17)日公布最新統計,使用率已接近9成,扣除幼兒、校園接種的控留量之外,目前只剩31.6萬劑了,預估能打到12月後;而先前因為「搶打潮」不得不喊停的50到64歲健康成人想恢復接種也有好消息,疾管署表示加購疫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境外移入個案爆不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為30多歲本國籍男性(案605)及50多歲本國籍男性(案606),分別自緬甸、印尼入境。值得注意的是,案605今年9月曾在緬甸當地確診,且更接觸過先一步返台的案501及案50...

閱讀詳情 »

美國的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昨天宣布疫苗後期試驗初步數據顯示,疫苗防護力達94.5%。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仍嚴峻,疫苗何時能問世,備受外界關注。中央流行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上午受訪時表示,目前持續多方接洽中。莫德納疫苗試驗報佳音,臨床試驗顯示,防護...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跑步就感覺被「奇怪力量」抓住身體,無法動彈,一名18歲女高中生過去2年來就有這種恐怖經歷,只要突然跑步時左側手腳就會瞬間變得僵硬、無法控制,持續數十秒鐘到1分鐘,彷彿被股無形的力量抓住,經常差點跌跤,連家人都一度懷疑會不會是碰上髒東西,四處求神問卜,最後仔細檢查才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