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潛血腸鏡難精準! 「抽血」驗癌兄弟揪出零期癌

潛血腸鏡難精準! 「抽血」驗癌兄弟揪出零期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中市一對中年兄弟,由於父親與母親皆因大腸癌離世,對大腸癌的高家族遺傳機率相當擔憂,兄弟倆每年固定遵守醫院規定,定時接受「糞便潛血」的檢驗與腸鏡檢查,幾年下來對檢測的模糊結果及繁複清腸準備產生疑慮,所以便轉向「血液驗癌」的方式定期檢查,果然在腫瘤初生時發現零期癌。

大腸癌發生率往上飆 傳統檢查方式不夠準又繁瑣

台灣每三十五分鐘就有一個人確診罹患大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過去十年成長了超過八成。內科柯雅琳醫師表示,大腸癌具有極高的家族遺傳性,例如有家族性大腸息肉症等、有腺瘤型息肉的病史、有家族史,一等親(父母、兄弟姊妹)中患有大腸癌或進階型腺瘤、曾罹患慢性發炎性大腸疾病者,都算是高危險群。

近年國內衛生單位推行大腸直腸癌篩檢,民眾逐漸養成每年「糞便潛血」檢查,可惜目前大腸內視鏡的準備過程麻煩、又要忍受內視鏡侵入腸道的不適;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率不高,過程也麻煩,來回檢查之下,再次錯失黃金治療期。數據顯示大腸直腸癌 0-1 期(初期)的五年治癒率高達八成以上;反觀到了第4期(晚期)卻僅有近一成的治癒率。另一方面,晚期大腸直腸癌的治療費用大幅提高,對大部份的病患來說,是相當沉重的負擔。

腸癌檢驗新科技 「一管血」即可揪出癌細胞

柯雅琳醫師指出,經由「血液」驗腸癌細胞,是近年新發展的腸癌檢驗科技,只要抽取患者「一管血液」樣本,即可在十億個正常細胞中找出一個變性癌細胞,相對之下準確率極高,能夠落實「及早發現」的目標。

一般人在癌前階段,每十億顆細胞內,僅會有一顆循環腫瘤細胞,而進入到早期大腸直腸癌,在每十億個細胞內有數十顆循環腫瘤細胞,但糞便潛血與大腸鏡檢,皆須待腫瘤細胞成形,影響周邊組織後才會顯現異常症狀,檢測時還須忍受清腸的痛苦,或是一旦清腸不全又須等待下次檢驗,惡性循環之下,不只費時又費力,所以只需要「血液」的腸癌檢驗,可以說是「早期預防」的一大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71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105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三十年增長5.7倍,死亡率連續蟬聯十年之冠,換算下來,不到57分鐘就有一名肺癌患者死亡,且肺癌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為十大癌症中最低,到晚期更僅剩不到5%。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醫師表示,因為肺癌的特性就是難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4歲女童反覆腹痛 竟是膽道囊腫惹禍一名14歲女童近來常感到上腹疼痛,即使服用胃藥仍未好轉,甚至反覆發作,就醫檢查,醫師發現女童胰臟指數異常升高,且腹部超音波發現囊腫,經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膽道囊腫;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腸胃科醫師徐千婷指出,膽道囊腫屬於先天膽道異常擴張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兒盟調查:直播年齡不設限 最小才11歲這幾年網路直播媒體興盛,甚至驚見國小生也當起小小直播主。為了解台灣兒少成為直播主狀況,兒福聯盟檢視前五大熱門直播APP,包括「MEME」、「浪live」、「Live.me」、「Up」以及「17」,採用便利抽樣法,於7月6日、7日,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300萬B型肝炎帶原者,雖然已有B肝藥物可以治療,但是在臨床上,卻有些B肝病人的病毒量雖然已被控制,但是肝功能指數卻會超標;進一步探究原因,竟然是又再感染到D型肝炎。由於B肝病人又感染到D肝,很容易突發猛爆型肝炎而死亡,要非常小心。D型肝炎要靠B肝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