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濕敷療法 有助於減緩異位性皮膚炎

濕敷療法 有助於減緩異位性皮膚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1名兩歲小弟弟,出生五個月時罹患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全身長滿疹子,且紅腫又癢,雖採類固醇藥膏和口服抗過敏藥,暫時控制病情,但只要停藥就會再次復發,一度嚴重至孩子日夜搔抓,抓出血來,讓媽媽相當心疼,直到住院治療,接受濕敷療法治療後,總算漸漸獲得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 不積極治療恐留後遺症

異位性皮膚炎多好發於六歲以下幼童,主要是因皮膚屏障脆弱,使得過敏原或刺激物等輕易穿過皮膚,造成發炎現象;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皮膚科醫師賴柏如說,若不積極治療,不但不會好,幼童也可能因長期發炎,搔抓變厚等,皮膚變得暗沉,若患者全身紅疹面積超過20%以上,就可採濕敷療法來舒緩症狀。

濕敷療法 把握浸塗濕乾步驟

賴柏如醫師進一步說明,濕敷療法,就是以浸、塗、濕、乾治療,也就是先泡溫水15分鐘後擦乾,再依照皮膚嚴重程度,塗抹不同比例的藥膏和乳液,並利用2層束縛帶,讓藥膏緊貼附在皮膚上,幫助藥膏發揮療效,也能避免患者搔抓,有助幼童順利擺脫皮膚炎困擾。

季節變化 皮膚炎患者更應注重照護

除了透過治療外,治療後也要持續接受追蹤治療,且建議一天以無香精和防腐劑的乳液擦皮膚兩次,尤其冬天更應注重保濕;賴柏如醫師提醒,若面臨炎熱氣候,當患者流汗時,最好每三小時用濕巾擦拭,再用毛巾擦乾,多點細心照護,就能避免異位性皮膚炎再找上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1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芊聿/花蓮報導】今年19歲的簡小姐,從高二開始每個月的經期,總是要經歷頭2天的生理痛,疼痛難耐只能靠止痛藥來緩解,不然無法上課,為了改善每月1次的疼痛,簡小姐至醫院求診,經黃曉怡醫師調理2個月後,終於告別經痛的困擾。   以現代醫學分類,經痛可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花蓮慈濟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許多人家裡都備有許多藥膏,以便應付突然其來的意外,例如:刀傷燙傷、蚊蟲叮咬,但這些藥膏成份幾乎都含有類固醇,國泰綜合醫院藥劑科藥師賴宥菊提醒,民眾不可將類固醇藥膏當做萬用藥膏,如果不當地使用,反而引發皮膚變薄、容易過敏、抵抗力下降、微血管變得明顯等副作用。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歲的亮亮被上幼稚園的哥哥傳染感冒,剛開始只有輕微咳嗽、流鼻水,兩天後突然高燒不退、聲音沙啞、呼吸喘、並且有奇怪的呼吸聲,甚至像狗吠的咳嗽聲,負責照顧亮亮的阿嬤驚覺不對勁,馬上帶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室,經小兒科林欣頤醫師確診為「哮吼」;接受打過針吸過蒸氣後,目前狀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台北報導】暑假是出國旅遊旺季,也是從國外帶回傳染病的高峰期,截至8月統計顯示,今年境外移入傳染病前4名包括登革熱(297例)、阿米巴性痢疾(97例)、麻疹(45例)、桿菌性痢疾(31例)等,為了讓民眾開心出遊、健康回家,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醒,出國前可就近至健保藥局,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