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NOW健康 葉立斌/新北報導】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台灣從四季如春的氣候轉為如夏的悶熱天氣型態,許多人也因此飽受濕疹所苦,皮膚時常容易出現紅疹、水泡,搔癢難耐的情形。濕疹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其中包含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等多種病症。看西醫擦藥或許能暫時抑制,但中醫師要教你「調身體」,由內而外調整體質,不讓濕疹反覆發作。


炎夏還不是濕疹好發季 這時刻才是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季節轉換以及雨季時節尤其容易好發濕疹、汗皰疹等皮膚疾病。「忽冷忽熱的季節交界,濕疹容易發作!」而造成濕疹的因素除了天氣,還有嗜喝冷飲、太晚睡,易造成體內濕氣由皮膚排出,形成濕疹。


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


鄭愛蓮曾收治1位40餘歲的婦女,幼時常有過敏、氣喘狀況,到20歲症狀好很多,但30歲左右卻開始好發濕疹,就醫1、2年後緩解許多,近期卻頻繁出現打噴嚏、咳嗽甚至喘的狀況。診斷後得知因患者大食生冷且作息混亂,使得狀況復發。在減少吃水果、調整作息、開茯苓、白朮補脾胃、使用些許黃耆與人蔘補肺,及六味地黃補腎氣,調製加味逍遙散補肝氣後,健康狀況逐漸好轉。


「一旦遇到季節交替時刻,若原有的根本問題沒解決,濕疹就會發作;只要調理完整,皮膚狀態就能緩解。」如果成人起水泡,3天後自己消失,就暫時不必看醫生,只需調整飲食與作息,再觀察看看;反之,若患部很癢或是疹子過了2週還沒消退,就要盡速就診。


濕疹患者皮膚保養 中醫師叮嚀日常生活宜與忌


關於平時的保養,鄭愛蓮建議若於濕疹好發期間,應避免食用「水裡游的」海鮮製品及冰飲,只能喝常溫的飲料;另外必須少吃水果,特別是西瓜與芒果,千萬不能吃;上午也不宜食用生冷的水果,只能吃熱食。


鄭愛蓮提醒,3、4月較可能產生過敏症狀,特別是兒童容易發生氣喘,所以應避免吃冰棒等生冷的食物。給孩子飲料前,要記得「午時可以喝一些冷飲,初陽喝熱飲」的原則,早上只能喝常溫的飲料。濕疹雖僅好發於皮膚上,但不只是擦藥而已,體內的調理也同等重要;面對乍暖還寒的季節更迭,調整飲食才能讓自己的皮膚穩定度過。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衛福部核准「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 中醫詳解適用族群
▸快篩試劑短缺!高嘉瑜盼開放「唾液快篩」 食藥署回應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47歲的詹姓男子因承包工程在炎熱工地連續工作7天,不料最後一天水喝太少,工程結束返家時突然出現噁心、嘔吐、頭痛等情形,以為回家洗冷水澡睡一覺就會好,沒想到頭越來越痛、身體越來越不舒服,就醫後發現男子中暑導致肝衰竭。中暑引起猛爆性肝炎 及早就醫很重要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

閱讀詳情 »

(來源:醫美時尚​No.134)文/Sam臉部肌膚通常是大家在保養時非常在意的,但往往很多人都會忽略頸部的保養,而頸部處如已有明顯的頸紋生成,看起來真的就顯老許多,或是會讓人有種不是那麼年輕的感覺,所以若不好好的呵護頸部肌膚來加以保養,是很容易造成頸部肌膚缺水、暗沉、下垂、鬆弛等狀況;該如何好好的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2018年「台灣國際醫療及銀髮族健康照護展」於台北市世貿一館為期四天的展出,長庚醫療體系應邀參與盛會,並分享聞名國際的台灣國際醫療特色;根據統計,在台灣,每3個人就有1個人曾到長庚醫療體系就醫;在全球,有超過2000位、70多個國家的外國醫師曾到長庚醫療體系接受訓練和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過去角膜移植手術,若是捐贈者的角膜有基質結疤、白斑、變薄等病變,或是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等,會有無法捐贈的窘境,現在「微創角膜後彈力層內皮移植手術(DMEK)」,除了解決過往不適合捐贈的問題外,縱使年紀大的捐贈者,只要通過評估也可如願捐贈,大幅增加適用的捐贈角膜,改善國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