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濕疹不只是皮膚問題! 中醫強調由內而外調理避免復發

【NOW健康 葉立斌/新北報導】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台灣從四季如春的氣候轉為如夏的悶熱天氣型態,許多人也因此飽受濕疹所苦,皮膚時常容易出現紅疹、水泡,搔癢難耐的情形。濕疹是相當常見的皮膚病,其中包含異位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等多種病症。看西醫擦藥或許能暫時抑制,但中醫師要教你「調身體」,由內而外調整體質,不讓濕疹反覆發作。


炎夏還不是濕疹好發季 這時刻才是


中醫師鄭愛蓮表示,季節轉換以及雨季時節尤其容易好發濕疹、汗皰疹等皮膚疾病。「忽冷忽熱的季節交界,濕疹容易發作!」而造成濕疹的因素除了天氣,還有嗜喝冷飲、太晚睡,易造成體內濕氣由皮膚排出,形成濕疹。


西醫療程通常會開藥膏供患者塗抹,但中醫是整體的治療。鄭愛蓮說,「體內的垃圾應藉由出汗、出油或排泄去代謝,若出現在皮膚,就可能是濕疹了。」患者需從調整飲食與作息做起,並非1、2周就能痊癒。使用中藥方也能夠排出體內的濕氣,至於開的藥方則因人而異,初期需要排寒、濕、熱,後期就要補元氣,讓五臟六腑強壯。


鄭愛蓮曾收治1位40餘歲的婦女,幼時常有過敏、氣喘狀況,到20歲症狀好很多,但30歲左右卻開始好發濕疹,就醫1、2年後緩解許多,近期卻頻繁出現打噴嚏、咳嗽甚至喘的狀況。診斷後得知因患者大食生冷且作息混亂,使得狀況復發。在減少吃水果、調整作息、開茯苓、白朮補脾胃、使用些許黃耆與人蔘補肺,及六味地黃補腎氣,調製加味逍遙散補肝氣後,健康狀況逐漸好轉。


「一旦遇到季節交替時刻,若原有的根本問題沒解決,濕疹就會發作;只要調理完整,皮膚狀態就能緩解。」如果成人起水泡,3天後自己消失,就暫時不必看醫生,只需調整飲食與作息,再觀察看看;反之,若患部很癢或是疹子過了2週還沒消退,就要盡速就診。


濕疹患者皮膚保養 中醫師叮嚀日常生活宜與忌


關於平時的保養,鄭愛蓮建議若於濕疹好發期間,應避免食用「水裡游的」海鮮製品及冰飲,只能喝常溫的飲料;另外必須少吃水果,特別是西瓜與芒果,千萬不能吃;上午也不宜食用生冷的水果,只能吃熱食。


鄭愛蓮提醒,3、4月較可能產生過敏症狀,特別是兒童容易發生氣喘,所以應避免吃冰棒等生冷的食物。給孩子飲料前,要記得「午時可以喝一些冷飲,初陽喝熱飲」的原則,早上只能喝常溫的飲料。濕疹雖僅好發於皮膚上,但不只是擦藥而已,體內的調理也同等重要;面對乍暖還寒的季節更迭,調整飲食才能讓自己的皮膚穩定度過。


更多NOW健康報導
▸衛福部核准「清冠一號」為處方用藥 中醫詳解適用族群
▸快篩試劑短缺!高嘉瑜盼開放「唾液快篩」 食藥署回應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夜間輪班工作者,時常邊打哈欠邊工作,甚至一不小心就打瞌睡;然而,天一亮正是下班補眠的時間,躺在床上卻翻來覆去、輾轉難眠!醫師指出,人的生理時鐘是由自然光照射開始,一旦光進入眼睛會抑制褪黑激素就不想睡,建議夜班工作者下班時,最好戴著深色護目鏡。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35歲的陳小姐,半年多前發現頭頂上的頭髮稀疏,且嚴重掉落,驚覺自己有女性雄性禿的特徵,經過3個月的針灸治療,頭髮稀疏現象已有明顯改善。醫師強調,當持續2個月每天掉髮超過100根以上,且頭頂髮量明顯少於後腦部位,一定要及早治療,以免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收治患者的台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購買BB、CC霜,要睜大眼睛!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20件販售BB、CC霜化粧品「防曬成分、水楊酸」等含量,其中17件符合規定,1件BB霜成分標示不符規定、2件CC霜未標示含藥許可字號,分別違反《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第6條、第7條規定,將開罰10至15萬元以下。3件不合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時序即將進入盛夏,氣溫持續升高,民眾因中暑與熱衰竭等熱急症而至急診就醫的人數也因此暴增!國健署呼籲民眾,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下,並牢記預防中暑3要訣「多喝白開水、保持涼爽、提高警覺」,以免發生致命的熱中暑。依中央氣象局近一周縣市天氣預報,18-23日受西南風影響,持續帶來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