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什麼有些人「吸菸」反而特別長壽?研究人員發現驚人的祕密...看完你還敢不敢不抽煙?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Morgan E. Levine與南加州大學Eileen Crimmins等發現,吸菸長壽者之所以長壽可能是由於這些人具有天生的復原能力。

為什麼有些人「吸菸」反而特別長壽?研究人員發現驚人的祕密...看完你還敢不敢不抽煙?

翻拍wikihow

法國老嫗JeanneCalment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老人,去世時已經122歲,她有三件事為人所知的事:第一是機智,第二是喜歡在自己長大的小鎮周邊騎行,第三就是每天吸菸。Calment死於1997年,生前她最常被問及的便是身體健康的秘密。她會抱以一笑,並告訴別人她經常每週吃下兩磅巧克力,喝下大量缽酒,而且在21歲便開始吸菸。

當公衛衛生雜誌紛紛強調膳食結構平衡與健身對長壽的重要性時,Jeanne Calment則在提醒我們,不管我們做什麼,總有不能控制的健康問題。研究者在吸菸長壽者中發現一組遺傳學標記物,並深信這有助於他們更好地抵抗和緩解壓力因素造成的環境性損傷。

眾所周知,吸菸是最損害健康的習慣之一,會對壽命和疾病進展產生災難性後果。吸菸者比不吸菸者的平均預期壽命短10年,但像Calment這樣的長壽菸民例外。

研究人員稱這些人是「生物學上與眾不同的一類人」,天生基因變異,使其對吸菸的反應不同於其他人。Levine表示:「有證據表明,這些基因會增強細胞的維持與修復,從而延長壽命。」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比較了90名80多歲的吸菸者和730名未到70歲的吸菸者。他們發現,通過炎症、血壓和免疫功能指標評價生理功能時,80歲以上組中的生理功能與同齡組中的不吸菸者類似。死亡時較年輕吸菸者的生理功能比同齡不吸菸者差。然而該研究也存在侷限性,即樣本量過小,而且疾病狀況均為自我報告,研究人員有足夠信息生成吸菸者的遺傳風險得分。Levine表示,該工作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對衰老原因瞭解的加深,能讓我們更有準備地進行干預。衰老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我們只是解開了調控衰老的部分機制。然而,衰老同時也是造成人們患病和死亡多數疾病的最大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報導稱他們不僅能夠預測個體長壽的概率-還能預測個體的患癌風險,當然,存在保護性基因變異體的人患癌風險明顯更低。而吸菸者可能想問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他們是否攜帶本研究中發現的基因變異體。雖然許多公司提供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的基因檢測服務,但Levine表示,並非所有公司均檢測相同的標記物,因此他們可能沒有本文中展示的所有標記物。不過將來可能能夠進行此類檢測。

Levine正在與南加州大學戴維斯老年學院的其他研究人員合作,研發能夠基於驗血結果和遺傳信息計算個體健康風險的工具。Levine強調,「具有『遺傳標記』的那部分人中,能夠幫助他們處理吸菸這種生物學應激的人極少,因此,不應將本文作為繼續吸菸的擋箭牌。即便是具有長壽基因的人,為了健康,也最好停止吸菸。」

Levine表示:現代社會更注重健康,目前她正在致力於人類「健康長度」(與「生命長度」相對),該術語指的是人生沒有疾病和殘疾的時長。她表示,「現在社會已經和衰老的各種負面影響聯繫起來,然而,我們發現一些老人能夠成為世紀老人,而且遠離疾病與殘疾。這是我們的工作目標。」

北京腫瘤生物中心溫洪澤 評說:

為什麼有些人吸菸卻特別長壽?因為總有少數人與眾不同,他/她攜帶有特定的基因,讓他/她有天生的復原能力,而你,我,他,大多數人並不攜帶這種基因變異,不具有這種先天的復原能力,所以,多數人沒有這個資格去任性,否則就是作死。

這篇文章告訴你:你不是富二代官二代,先天條件不如別人,就好好去努力。你沒有與眾不同的基因,就不要去抽菸。不要總拿什麼「某某某吸菸卻長壽」作為藉口,那只會顯示你的無知和弱智。某某某不努力,但住別墅開豪車,你也學人家不努力?你只看到他的表象,卻沒有看到他後面有一個有錢或有權的爹。別作了,戒菸吧。

文章轉載http://toutiao.com/i6221631707167064578/

相關推薦

根據資料統計,台灣骨質疏鬆症患者的比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65歲以上老人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更年期婦女更是高風險群。 人體骨骼的骨質,在20~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就會逐年流失。如果骨質過度流失,骨骼會出現許多孔隙、中空疏鬆,使得骨骼變得脆弱,也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 由於骨...

閱讀詳情 »

12個生活中比廁所還要髒的東西。別懷疑,你正拿著它!說到生活中細菌最多的地方,你第一個念頭一定是想到像是廁所、馬桶蓋等這些地方。不過呢…其實生活中還有更多你所不知道的髒汙,就潛藏在你的身邊…1. 70%餐廳會提供的冰塊,會比一般馬桶水還要髒。Flickr / Andy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輕者心情不好、神經緊繃,重者罹患焦慮、憂慮症;中醫師建議,民眾平時可以透過靜坐、冥想,幫助穩定自律神經,達到放鬆身心靈的效果,能增進身體健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區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申一中表示,冥想是指透過大腦專注想著某件人事物或完全放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迎接父親節到來,彰基社區健康促進中心特別舉辦再出發,病友服務中心溫馨傳愛系列活動,藉由活動讓病友表達對父親的關懷;彰基護理部督導長黃素猜指出,彰基乳癌丰采團體病友在現場教導製作蜻蜓鑰匙圈以及千紙鶴,陪伴大家度過一個溫馨父親節。活動中1名35歲乳癌病友,在回診接受追蹤檢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