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為何年紀輕輕就中風? 癲癇發作竟也因「它」而起

為何年紀輕輕就中風? 癲癇發作竟也因「它」而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林先生,105年第一次全身性癲癇發作,立刻送往奇美醫學中心急診,經詳細檢查,顯示右側額葉有3公分顱內動靜脈畸形。主治醫師開出3種抗癲癇藥物,才使林先生的癲癇獲得控制。陳志偉醫師建議林先生接受電腦刀,治療顱內動靜脈畸形。經過兩年追蹤,顱內動靜脈畸形已完全消失,而且3種抗癲癇藥物逐漸減量,到了第3年已經停用抗癲癇藥物,癲癇症狀目前也無發作。

顱內動靜脈畸形 年輕人中風常見主因

陳志偉指出,顱內動靜脈畸形是指腦部微血管發育不完全,流經動脈內的血液會直接灌注到靜脈,造成血流過大導致血管破裂出血,這是國內年輕人中風的常見原因。顱內動靜脈畸形發生率不到1%,年輕男性比女性更常見。臨床表現大約有50%的病人會引起顱內出血,有30%的病人會導致局部性或全身性癲癇發作。

透過電腦刀療法 免除開腦手術風險

陳志偉說明,顱內動靜脈畸形的治療方式,包括開顱手術直接切除動靜脈畸形;或以腦血管內導管療法來栓塞住病變的血管;以及採用電腦刀立體定位的放射手術,使畸形血管壁內皮細胞增生,導致血管壁逐漸變厚,最後管腔完全堵塞,血流不再通過自然沒有再出血的危險。

陳志偉進一步解釋,與開顱手術切除動靜脈畸形比較,電腦刀的主要好處是非侵入性的療法,因而不會有開腦手術的巨大風險。另外,有些動靜脈畸形位於手術無法切除的區域,電腦刀也許是對病人唯一的可行方法。但電腦刀治療,是種使動靜脈畸形逐漸萎縮緩慢治療的過程,需時三年,才能完全消滅動靜脈畸形,這段時間,病人仍然面臨動靜脈畸形、隨時可能出血的危險。

改善癲癇發作 術後仍需追蹤觀察

陳志偉強調,癲癇發作改善的原因,可能與電腦刀治療後動靜脈畸形逐漸萎縮有關、但是即使接受了電腦刀治療,也不是所有病人的癲癇症狀都會完全消失。有些病人在動靜脈畸形已經治療消失後,癲癇依舊持續存在,可能是因為動靜脈畸形消失的過程中、鄰近的腦組織形成結疤,導致腦部不正常放電、而引起癲癇發作,此類病人仍需要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控制。

【延伸閱讀】

平衡禪養生之道 創始人李深浦教你訣竅

不靠修圖依然亮眼! 微整形自然不穿幫

子宮肌瘤經血太多 她不治療險丟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3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積極推動分級醫療與落實雙向轉診,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健保署規劃「分級醫療六大策略廿四項配套」,會在上路後的三個月至半年間蒐集民眾意見及專家建議,進行修正及精進各項措施,同時進行政策的評估,進行滾動的檢討,讓台灣的分級轉診制度更能穩定上軌道。 新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經常心悸的病人,會胸悶然後覺得吸不到氣,就像快要失去意識,在看了幾次心臟科門診後,被轉診去精神科,但服用精神科藥物後,症狀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後來在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廖家德門診學會如何測量自己脈搏後,發現自己心悸時的脈搏間隔是不規則的,安排24小時心電...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退休好幸福、shutterstock 久坐後站起來腳麻、天冷時四肢總是冰冷,末梢神經血液循環不好,讓生活變得不是那麼順暢!想要活化末梢神經,應該多吃哪一些食物?就由臺北市藥師公會常務理事黃彥儒,來為大家解答吧!   增加維生素的攝取 事實上,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日前有一位孕婦在婦產科診所進行產檢,而且做了十二次的超音波檢查,竟然都沒有看到胎兒異常,結果生下一名只有左腳的嬰兒;有不少民眾很疑惑,照超音波為何無法看到四肢呢? 孕婦產前檢查 健保給付一次超音波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張帆表示,孕婦做產前檢查,健保可給付一次照超音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