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為何父親節新聞都在談攝護腺?

為何父親節新聞都在談攝護腺?

攝護腺構造示意圖。(圖/由好醫師網提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北報導

男女生理本來就存在構造差異,最大的不同就在男性的泌尿系統對女性的生殖系統。父親前一周,各大醫院公關稿幾乎主打男性攝護腺新聞,就像母親節前會發佈乳癌、子宮等變預防新聞。最大原因就在於男性攝護腺的功能退化,就和年齡成正比,尤其困擾中老年男性的攝護腺肥大,五十歲以上五成、六十歲以上就是六成、到九十歲就人人有獎了。

 

嘉義基督教醫院泌尿外科周詠欽醫師指出攝護腺是男性特有的腺體,它的位置介於膀胱頸的下方,正好把尿道包圍起來。主要功能是會分泌攝護腺液,為精液的一部份,男性剛出生時,其攝護腺小如豌豆,成年後則漸漸成長至腰果大小,半徑在三至四公分左右,重約20公克。其功用包括尿流的控制、導引精液射出方向及力量、攝護腺的分泌液是精液的重要成分,與生育有某種程度關係、有男性荷爾蒙的作用。

 

當攝護腺慢慢肥大時,就會壓迫到尿道,造成小便時越來越困難,長期下來使膀胱的功能漸漸衰退,如果不治療可能引起泌尿道感染、結石,甚至因腎功能衰竭而引起尿毒等現象發生。至於攝護腺為什麼會變大的原因,目前並不很清楚,有可能是體內荷爾蒙改變的結果,所幸大部份的肥大都屬於良性,只有極少數是因攝護腺癌所引起。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依其阻塞的程度可分為:

 

1刺激性症狀:小便的次數會明顯增加很多,最明顯的是晚上要起來好幾次,有時候解完小便仍覺得尿急。這些症狀一般在冬天或喝酒後會比較明顯。

2阻塞而尚能代償的症狀:小便要等一段時間才能解出來,尿流變細變慢。尿流無力,有時中斷或分多次才能解完,解完小便時滴滴答答。有時小便很急,想上廁所時不急,走到廁所就自行尿出。或是有小便餘尿量增加,解完小便仍有小腹脹脹的感覺。

3阻塞而不能代償之症狀:阻塞性症狀維持一段時間後,如果會完全解不出來,這時候病人就需要導尿治療,有些病人導尿管放置幾天後就能恢復解尿,而有些病人則需要長期的導尿。

 

周詠欽說,攝護腺肥大的檢查目前有多種方式,最簡單的就是門診中的尿流速檢查和肛門指診。治療可分藥物治療、非手術性處置,和手術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攝護腺癌在近年的發生率,一直佔臺灣男性惡性腫瘤仍名列前矛,且因為年齡層老化及飲食的西式化,其危險性持續增加中。和其他大多數癌症相同,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切除,目前仍是提供病患根治的唯一治療方法。

 

腫瘤手術以攝護腺癌的挑戰性最大,原因是手術中括約肌的破壞,經常導致膀胱缺少支撐力道,而發生後術病無法控制的排尿狀況。另外,攝護腺被性神經所包圍,傳統手術很難不對性神經造成破壞,仍有性生活需求的男性對此視為畏途,這也是近年來號稱能最大程度減少傷害的「達文西」機械手臂,雖然價格高昂但仍然爆紅的原因。

 

因為手術有著諸多的風險,基於預防重於治療的前題,一旦發現排尿困難,就要先懷疑是否為攝護腺肥大,雖然大部份都是自然現象不必擔心,但是有些卻是惡性腫瘤造成,為了爸爸們的「性福」著想,各大醫院在父親節前大推這一類新聞,也就可以理解。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又給付多項新藥!健保署今(8)日宣布包括B型血友病的預防性治療新藥、用於小兒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生物製劑藥品,以及治療過動症的新劑型國產新藥通通納入健保給付。其中最貴的是B型血友病的預防性治療新藥,每人每月最多可省40萬藥費;造福人數最多的則...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少女腹痛、解尿困難要留意,可能是處女膜閉鎖,經血囤積,無法順利排出所致。一名14歲少女最近一個月經常肚子痛,甚至一周前突然出現解尿疼痛、尿不出來的情況,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腹部有一個15公分骨盆腔囊腫,且遲遲沒有初經。醫師綜合以上症狀,確診為處女膜閉鎖,安排造口手術,讓...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夜間尿床、白天漏尿,今年68歲的林先生,出現相關症狀已經一段時間了,雖然沒有明顯疼痛不適,但求診時醫師一看不得了,他已經下腹部凸出,臉部及雙腳浮腫,導出餘尿量超過2000cc以上,逾正常膀胱容量5倍,有嚴重尿滯留現象,已瀕臨腎衰竭...

閱讀詳情 »

108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唯一一個非疾病因素的死因就是「事故傷害」,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6位,其中又以「運輸事故」佔整體事故傷害死因近5成,值得作為民眾交通安全的借鏡。  事故傷害一直在國人十大死因之列,常見的事故致死類型包括: 1. 運輸事故:共3,082人(以每十萬人口計)因交通意外而亡,佔整體意外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